没有人不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桃红李白,花开烂漫。
父亲对于春天情有独钟,是因为他喂养了蜜蜂。蜜蜂对于花朵的追逐,像极了父亲对于春光的痴迷。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就是一个追赶春天的人,即便他已经过了八十岁高龄,内心依然保持着对于春天的热爱迷恋。
因此,未等立春到来,只要天气晴朗,父亲总是按捺不住地将四合院内屋檐下面的一排排蜂箱摆放整齐,继而将包裹在上的破旧棉絮轻轻揭去,然后用毛巾或是抹布将蜂箱四周擦拭干净,尤其是前端有蜜蜂进出的洞口,他擦拭得更是小心翼翼,直到洁净为止,方才心满意足。
而后,父亲习惯性地去到院坝前的田地里,左看看,右瞧瞧,甚至将油菜的花萼放在鼻端,嗅上几遍。每当看到父亲这样闭上双眼,心花怒放的样子,我就知道,父亲已在心里不止一次地盼望着蜂飞蝶舞的春天早日到来,如果真有可能,最好推迟离开。
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了宋朝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啊,“二月天”在父亲眼里,想必已然“总是春”,只可惜,父亲今年八十有二,假如年轻五十岁,又没有家庭与工作等琐事缠身,没准他会成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赶花之人。
父亲的“蜂友”中有“忘年交”,他们犹如夸父逐日一般,追赶着春天,这让年事已高的父亲每每羡慕不已,甚至有种苏东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追悔与遗憾。有几次,从父亲嘴里得知,川南内江的油菜花季节多半在三月底便结束了,这意味着真正的花期对于父亲和他的小蜜蜂们而言,最多就一个半月时间。而父亲那些年富力强的“蜜友”,特别是拥有两三百个蜂箱甚至更多的“养蜂专业户”,三月底便寻思着向川北的广元等地转移,然后“杀出”剑门关,向陕西的汉中、宝鸡等地进发,走得更远的,要么直赴甘肃的陇南和青海的玉树,要么挺进西藏的林芝……总之,春天由南至北,繁花沿途盛开,养蜂的人便会一路向前,不停追赶,真有一种“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坚韧与执着,直到春天离去,换来万千甜蜜。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半玉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春天来了,父亲笑了。前些日子我回家过年,父亲站在四合院内抬头看天,嘴里念叨着:“不都说了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看今年春来早,但愿是好年景,想必有好收成!”
“日子甜如蜜,年年有好戏。”我忍不住回应了父亲一句,也不知道父亲听清楚了我脱口而出的搭白没有,但那瞬间,相视而笑,父子默契,心照不宣。继而,我想起了电影《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的片尾曲《追赶春天的人》,“风掠过发梢/吹干了汗水/也吹干了不知不觉流下的眼泪/鸟儿在唱着/儿时的歌谣/你看那蜜蜂在不远处嗡嗡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