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亚马孙雨林。
杨帆拍摄的神秘捕鸟蛛。
摄影师杨帆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的一片广袤区域,它以独占全球20%的森林面积和世界最多的动植物种类,被称为“绿色心脏”。不久前,来自中国成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杨帆在厄瓜多尔亚苏尼国家公园的亚马孙雨林深处意外发现并拍摄到一只外形奇特的巨型捕鸟蛛,其全身密布的浓密毛发和罕见的形态特征引发了国内外昆虫学家与节肢动物爱好者的热议。这一发现或将为全球蜘蛛分类学增添新成员,并再次印证厄瓜多尔这个南美国家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独特地位。
1雨林夜拍偶遇“毛孩子”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杨帆难掩内心激动,“2024年12月21日,我和另一位来自成都的摄影师龙全伟来到亚苏尼保护区拍摄各种珍稀鸟类。夜幕降临时,我把相机的长焦镜头换成了微距镜头并装上闪光灯,然后打着手电徒步走进雨林深处拍摄昆虫。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好玩的虫子都是在夜晚才会出来活动和觅食,没想到这次不经意的夜拍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发现之旅。”杨帆说。
据杨帆介绍,在夜拍临近结束准备返回住所时,他看在一株已经干朽的树干上趴着一坨“毛茸茸”的东西,最开始他以为是某种菌类,走进一看才发现是一只硕大的蜘蛛。虽然杨帆在南美曾拍摄过不少奇珍异兽,但当时他还是忍不住发出惊呼:“好大的捕鸟蛛!”
这只捕鸟蛛足展达18厘米至20厘米,全身布满浓密毛发,这些蛛毛呈现丝绒般质感,在手电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宛如夜空中的烟花。杨帆此前是一个爬行动物迷,他知道这只“毛孩子”就是蜘蛛爱好者俗称的粉趾捕鸟蛛。
杨帆介绍:“捕鸟蛛性格温和、行动缓慢,一度是全球异宠圈追捧的热门品种,但我从未见过体量如此惊人的粉趾捕鸟。”
2神秘捕鸟蛛身份成谜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杨帆用微距镜头给这只捕鸟蛛拍摄了多张特写照片。之后,他查阅了很多相关专业资料、文献和图片,发现这个“毛孩子”和其他粉趾捕鸟蛛都无法对号入座。
据了解,亚苏尼保护区之前只有两种粉趾捕鸟蛛被记录并公开发布过。一种是“厄瓜多尔紫粉趾”捕鸟蛛,另一种是国内俗称“巴西黄斑粉趾”的捕鸟蛛。
随后,杨帆通过多种渠道展开求证。
有国内知名捕鸟蛛繁殖家初步认定其为巴西黄斑粉趾的亚种,但另有多位捕鸟蛛爱好者提出异议,认为其外形特征更接近“羊毛粉趾”或“乌卡亚利星空粉趾”,而这两种粉趾虽在厄瓜多尔其他区域偶有记录,却从未现身于亚苏尼保护区。
3美国专家:可能是新物种
为了搞清楚这只神秘蜘蛛的真实身份,杨帆咨询了亚苏尼保护区的专业向导Eddy。“Eddy白天带客人在亚马孙拍鸟观鸟,晚上带着他们去雨林观察夜行动物和昆虫。他告知我,他在亚苏尼保护区从未见过这样的捕鸟蛛,我的照片可能是对它的首次记录。”杨帆说。
此外,杨帆还向中国规模最大的昆虫博物馆——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求助。赵力坦言,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捕鸟蛛。拥有20多万粉丝的赵力也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帖询问,至今未获确切答案。杨帆告诉记者:“无论是蜘蛛爱好者、繁殖者还是相关专家都没有准确答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求索无果后,我意识到可能遇到了捕鸟蛛的新种。”
最近,锲而不舍的杨帆给美国圣路易斯动物园、美国野生动物研究所、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等近十家国际上对野生动物研究及保护有巨大影响力的机构发去邮件,希望它们能鉴别出自己拍摄的捕鸟蛛到底是哪一个种类。其中圣路易斯动物园明确表示要发起动物学家对这只蜘蛛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鉴定。美国野生动物研究所负责人在看过杨帆拍摄的捕鸟蛛照片后说:“运气真好!这可能是一个新物种。”
4“雨林密码”等待破译
据了解,此前并没有中国人在南美发现动物新物种的记录,如此大型且特征显著的捕鸟蛛若确系新种,其意义非同寻常。
杨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这个爱好最终让我走上了野生动物摄影之路。厄瓜多尔有全球顶级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最近我扎根在这里完成自己的拍摄项目。这次能拍到疑似新种的蜘蛛非常幸运,但仅凭几张照片说服力还是不够。新物种的发布是一个非常严谨而复杂的过程,甚至需要进行DNA分析和鉴定,我希望能和权威的科学机构进行合作,未来能再次重返亚马孙雨林,对这种神秘而独特的蜘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杨帆认为,这只浑身是谜的捕鸟蛛,恰似一封来自亚马孙雨林的加密信件,等待着科学界破译其生命密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