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3月19日,在蜀道行走遇下坡路段,老友搀扶着贾和普(中)行走。
82岁的美国友人、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贾和普(Hope Justman)在美好春日,重返四川广元,开启了她第25次古蜀道徒步之旅。
这条承载着2300年历史的千年古道,再次见证了这位“蜀道铁粉”跨越山海的文化热爱与传承。
3月19日,阳光灿烂。贾和普携13名友人,从剑阁境内的古蜀道徒步到昭化境内。在昭化镇大朝驿村竹垭铺,她见到了在昭化的老朋友蒲化平。二十多年前,蒲化平就与贾和普因古蜀道结缘。如今,在昭化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工作的蒲化平,得知老朋友到来也激动不已,早上7点,便写了一幅“蜀道候鸟”的书法作品,将其送给贾和普当见面礼。
竹垭铺又名竹垭子,古时是驿站,因竹林繁茂而得名。春天的竹垭铺古蜀道,仿佛一处世外桃源,古道幽幽,山花烂漫。路过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埂,望着对面山间的美景,贾和普连连赞道,“太美了,太美了!”
除了蒲化平,记者注意到,一路陪同贾和普徒步古蜀道的还有曾给她带路的向导李孝君。2001年,贾和普刚来中国时,到处打听有没有人知道古蜀道,有人告诉她,剑阁当地人李孝君知道。从那以后,李孝君不仅成了贾和普的带路人,两人还成了好朋友,20多年来,两人总会相约一起徒步古蜀道。
“她对古蜀道的热爱、执着,让人佩服。”今年68岁的李孝君说,贾和普除了喜欢徒步古蜀道外,还爱吃剑门关豆腐和广元的酸菜面条,每次来都要吃上一盘。
下午3点左右,贾和普一行抵达天雄关,她的另一位老朋友陈洋再次与她相遇了。今年,是陈洋与贾和普第6次相约走蜀道。早在半年前,远在美国的贾和普便与陈洋联系,双方约定好了今年的见面时间。
“2001年,贾和普从美国费城来广元找到我,要我带她走古蜀道。没想到这一走,她就走了25年。这个春天,贾和普又与我相约在春天的古道上。”下坡路段,陈洋搀扶着贾和普,两位老友边走边聊,开心不已,“这条古蜀道,我要陪你走到100岁。”陈洋对贾和普说道。
行走在洒满阳光的古蜀道上,贾和普丝毫感觉不到疲惫,一路上甚至都不愿意停下来休息。
贾和普与古蜀道的缘分始于1963年,她在美国波士顿参观展览时,被一幅唐代山水画《明皇幸蜀图》中蜿蜒于峭壁的栈道深深吸引。2001年,她偶然读到一篇介绍古蜀道的文章,确认了画中景致真实存在后,便开启了首次古蜀道之行。此后二十余年间,她几乎每年春季都会重返此地,用镜头记录变迁。
再次走到熟悉的古蜀道上,贾和普或是拍摄新的路标,或是向当地朋友请教地名细节,抑或是给身边的朋友介绍古蜀道文化。
贾和普不仅是古蜀道的行走者,更是其保护与发展的见证者。
她回忆,初访古蜀道时,古柏虽苍翠却缺乏系统保护,如今每棵古树均挂有“电子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树龄、健康状况等信息。与此同时,古蜀道沿线新增的驿站、路标和卫生间等设施,让徒步体验更加舒适。贾和普还曾特别提到西成高铁:“李白曾叹‘蜀道难’,若他今日乘高铁,一个多小时即可从成都抵剑门关,定会写出新诗篇!”
今年古蜀道之行,贾和普还收获了别样惊喜。3月17日,翠云廊景区工作人员专门为“剑门蜀道国际旅游推介大使贾和普工作室”进行了揭牌。
“真的,我太惊喜了!”进入工作室,贾和普依次将25枚中国结悬挂在工作室“伟大的中国之路”主题墙前。
从一人独行到众人同行,从栈道探寻到高铁飞驰,贾和普的故事映射着古蜀道的古今交融。这条路上,历史与未来并存,人们的脚步永不停歇。如今,古蜀道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鲜活注脚,更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续写着跨越国界的人文诗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