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切水不断”的友谊代代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切水不断”的友谊代代传

——习近平推动中马友好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率团前往马来西亚招商引资。访问中,位于马六甲的三宝庙和有“新福州”之称的沙捞越州诗巫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三宝庙内的郑和塑像表达了当地人对他的颂扬和缅怀。诗巫得名“新福州”则因一个多世纪前福州名士黄乃裳率千人到那里大规模垦荒。两地都见证了中马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
  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到访马来西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当地谚语“切水不断”来形容两国传承千年的深厚友谊,并提到郑和的故事。也正是在这次出访东南亚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他之前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习近平主席即将再次到访马来西亚,各界期待此访进一步深化两国传统友谊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共谋发展的伙伴


  在马来西亚彭亨州东海岸铁路项目沿途的山坡上,两行中文和马来文大字格外醒目——“共商共建共享,共创美好未来”。这句简洁有力的标语正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写照。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全长600多公里,目前正如火如荼推进中。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在习近平主席大力推动下,中马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项合作正在稳步有序向前推进。
  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东海岸铁路建设。去年9月,在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会见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两国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实施好“两国双园”、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
  建成后,东海岸铁路项目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海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将该国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海岸和经济发达的西海岸连接起来,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助力马来西亚实现经济平衡发展。未来,这条铁路还有望同中老、中泰铁路相联通,更好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东海岸铁路将能够接入泰国的整个铁路网,并经老挝连接中国西南部的昆明市,使地区货物与人员流动更加便捷。”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说。
  习近平主席始终支持中马构建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创新高,达到2120.4亿美元。如今,榴莲、山竹、菠萝蜜等马来西亚热带水果被摆上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餐桌。
  2024年,习近平主席对来华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欢迎马方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把更多马来西亚优质特色产品推向中国,共同打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合作新增长点。
  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学者萨米尔·阿里夫·奥斯曼表示:“马中蓬勃发展的经贸合作反映了两国关系的韧性和互利共赢。未来,两国在高科技、绿色能源和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有望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

“分担泪水的朋友”


  2012年,曾在中国的医学院留学的马来西亚青年杨永康为一名身患白血病的中国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他因此成为中国首个外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专门讲到这个故事。“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马来西亚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我们也不会忘记,2012年马来西亚留学生杨永康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中国安徽一名7岁孩子的生命……”习近平主席动情地说。
  杨永康激动得彻夜难眠。“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平凡之举会获得如此高规格的认可。”他说。
  “习近平主席的肯定彰显了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的精神。这份鼓励让我坚定留在中国,坚持救死扶伤的医学事业,坚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努力成为马中友谊的桥梁。”杨永康说。如今,他是上海仁济医院的一名医生。
  杨永康的故事只是中马友谊的一个缩影。习近平主席还曾引用马来西亚谚语说:“分享欢笑的朋友容易找,分担泪水的朋友很难遇。”在他眼中,中马两国是谈得来、信得过、靠得住的好朋友。
  1974年,中马两国打破冷战坚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习近平主席说:“马来西亚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也是首个推动东盟与中国开始对话进程的国家。”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马时回顾道:“我们曾携手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共同抗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双方互帮互助,维护了两国以及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