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家畜吃了会中毒,花粉能引起人畜患过敏性疾病
疯长的紫茎泽兰。受访者供图
孟秀祥在凉山调查紫茎泽兰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近日,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上反映,凉山州冕宁县县城周边山上发现大量紫茎泽兰,这种毒草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威胁其他植物生长。
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约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云南南部。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中,紫茎泽兰名列首位。因其具有强大的入侵性和生态适应性,以及巨大的破坏力,这种草也被称为植物界的“入侵魔头”。
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州已有超过390万亩土地遭到紫茎泽兰的入侵。它是如何来到凉山的?其破坏力究竟几何?当地有怎样的应对措施?4月2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孟秀祥,探讨针对这一“毒草”的应对之法。
“以前还能在山上看到很多杜鹃花和菌类,现在很多山上只能看见紫茎泽兰。”这名网友在留言中提到,近几年,在冕宁县城周边的山上,紫茎泽兰蔓延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长远来看,不只是冕宁,凉山其他地方早晚也要被紫茎泽兰覆盖,植物多样性肯定会受到威胁,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
对此,冕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回复称,目前,紫茎泽兰覆盖面积已占凉山土地面积的8.7%。从2020年起,该局通过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等生态修复项目对紫茎泽兰进行清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还在冕宁县复兴镇等区域开展人工拔除行动,2024年累计清理面积达1200亩,焚烧处理植株300吨。此外,试点替代种植,引入柠檬桉、皇竹草等植物抑制紫茎泽兰生长,试点区域植被恢复率达40%。
下一步,当地还将开展人工与物理防治工作,对紫茎泽兰进行清除,同时补种杜鹃、山茶等本土物种,恢复生态链。
在中国科学院微信公众号上,紫茎泽兰被植物学家定性为“桀骜不驯的入侵魔头”:它开着白色小花,茎和叶柄呈紫褐色,叶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通常其他植物难以生长;其植株有毒,家畜食之会引起中毒或死亡;其花粉也能引起人畜患过敏性疾病,种子也有毒。
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凉山州已有超390万亩土地遭到紫茎泽兰入侵。
“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像二半山(注:海拔在800米至1500米的山区)、林下、河边,是生长的密集区域。草原和高山草甸上,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冷,所以很少有分布。”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受泥巴山等高山遮挡,紫茎泽兰很难北上“飘”到成都平原,但会在山间繁殖。
“如何完全清除它,这应该是业界共有的难题。目前我们也没有特别完善的方法全部清除紫茎泽兰,只能在每年11-12月,对其干枯的枝叶进行人工砍除,但其根系部分,很难处理干净。”
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紫茎泽兰覆盖面积较大,如果大面积喷洒药物清除,可能会对其他本地植物和土地造成破坏。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孟秀祥,早在2003年就关注到紫茎泽兰“入侵”凉山的状况。
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后作为观赏植物被引种到欧洲,再传入澳大利亚及亚洲,约20世纪40年代经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南部。孟秀祥调研发现,紫茎泽兰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云南传入凉山州,首先发现于金沙江畔的盐源县树河乡,最初呈零星分布,到20世纪末,开始全面蔓延。到2003年,凉山全州已有15个县市受到紫茎泽兰不同程度的侵袭。
“凉山地处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降水和气温条件极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对紫茎泽兰而言,这里的生境极好。”孟秀祥说,紫茎泽兰的种子数量巨大、质量轻小,加之长有帮助种子漂浮的冠毛结构等,使得其种子非常容易借助风力和水流传播。此外,区域间的贸易、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及人为的无意携带,也会无形中促进紫茎泽兰的传播。
“紫茎泽兰大量入侵后会导致本土物种的消失,也会造成景观污染。”孟秀祥说,紫茎泽兰的大量入侵还会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水土流失等灾害。
虽然目前紫茎泽兰已在凉山境内有大面积生长的态势,但孟秀祥认为,目前的情况仍处于可控状态。
那么,是否有合理、系统的方法来遏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可以提倡用人工去除植被后结合生物替代的方式,也可引进其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短期内用农药灭杀等。”孟秀祥建议,或者将其进行资源化防除,进行色素提取、农药研制及造纸等利用。
其实,紫茎泽兰的“入侵”,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早有发现,各地也曾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
与凉山类似,攀枝花也曾受到紫茎泽兰的困扰。2013年,当地一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首条紫茎泽兰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将紫茎泽兰防治转化为综合利用。不过,因企业方自身发展原因,项目终止。
凉山州会理市则采用种植皇竹草的方式,来有效遏制紫茎泽兰的扩散。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20世纪80年代便出现了紫茎泽兰的身影。为了解决其泛滥问题,当地曾采用人工拔除、制成燃料等方式,但因成本太高、效益低下,最终失败。之后,当地开始种植白刺花、花椒、皇竹草等植被,与紫茎泽兰“抢占”土地,并发展相关产业,既控制了紫茎泽兰的生长,也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效果相对明显。
2022年至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林草局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发现紫茎泽兰为重度危害入侵物种。目前,昆明市采用物理清除、替代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除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融为一体的方式,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