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一江清水
  • ·2025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知识网络答题竞赛火热开启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车辆采购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一江清水

宜宾举办全国生态日专场故事会

即将被放流至长江的“水中大熊猫”长江鲟。庄歌尔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伍雪梅
  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长江首城——宜宾市在美丽的长江畔,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强国复兴有我彰显上游担当”生态日专场故事会,9位宣讲人以自己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宜宾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的故事。
  此次故事会由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珍稀物种见证生态恢复


  在奔腾的长江里,长江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上台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共同保护长江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1998年,第一条长江鲟宝宝繁育成功;2004年,长江鲟规模化繁育技术突破;2007年,国家首次生态补偿放流,2000尾长江鲟从宜宾游回长江;2018年,国家启动“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作为核心单位之一,承担农业农村部“物质资源保护”长江鲟项目,使每年放流的鱼苗从过去的几千尾增加到几万尾;2023年到2025年,开展长江鲟仿野外自然繁殖试验,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周亮说,去年全年长江上游科考监测的长江鲟幼鱼记录已达数百尾之多,母亲河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
  山鹧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全球性极危物种。屏山县龙华镇宣讲人吴晚霞说,过去,龙华镇靠山吃山,“土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然而,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龙华镇关停了1351家土纸厂。龙华人依托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宝库,鱼孔村的史兴礼,从造纸户变身“鸟导游”,年增收5万元。碳石村发展“观鸟经济”,建起鸟塘,吸引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绿水青山间,“观鸟经济”“生态民宿”“特色种养”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疏花水柏枝,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南溪区裴石镇中坝村驻村干部何峻峰讲述了瀛洲岛与疏花水柏枝的共生故事。2019年,瀛洲岛16名靠水吃饭的渔民为保护长江,收网上岸,在肥沃的河滩地种植西瓜;2022年,多年没见的长江忠诚“护岸卫士”疏花水柏枝重现,全村将保护疏花水柏枝写进了村规民约,并退出百余亩瓜地,渔民从“靠水吃水”到“护水养水”。
  长江鲟、山鹧鸪、疏花水柏枝,都是母亲河——长江的孩子。宜宾人用行动与担当,让长江鲟在长江里畅游,让山鹧鸪翩跹于江岸山林,让极度濒危的疏花水柏枝重现江滩。

平凡人肩负“上游担当”


  如何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好一江清水?宜宾水利战线的普通工作者柯西林说,面对金沙江屏山段复杂的跨区域采砂监管难题,水利系统的青年生力军敢想敢闯,在省级平台基础上,创新开发出“电子围栏”系统,精准划定作业范围,巧妙融合河道岸线管控与奥维地图、北斗定位,让非法采砂无处遁形。
  在宜宾,“企业河长”“记者河长”“民间河长”纷纷认领责任河段,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江河安澜,“巡河员”“护河员”步履不停,一张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立体“护河网”越织越密。
  岸绿才能水清。护林员王玉强,27年来独自穿行在观音坡万亩山林,累计行走13万公里巡山路,用半生守护生态屏障,当年稀疏的林地,如今覆盖率达95%,消失多年的狍子回来了,野鸡在林间窜跃,清晨的山脊总能听见鸟群的欢唱。
  叙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彭文,过去13年,缺席了孩子生日宴,只为蹲守排污口;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走路和第一次叫爸爸,但没有错过一个个污染源……
  过去7年,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周涛和20余名志愿者、退捕渔民,24小时轮班守护长江江安段38.5公里水域,足迹累计踏遍40多万公里江岸线,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圈……
  如今,宜宾交出了一份保护长江的亮眼答卷:国、省、市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稳定在100%,长江、金沙江宜宾段干流水质稳定达地表水II类标准,小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跃升至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