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传习志愿者提问霍巍教授:
米同学向霍巍教授提问。图据主办方
9月29日上午,名人大讲堂“遗产保护”季首场讲座开启。在听完讲座后,天府四中的学生们对三星堆及背后的文明密码产生了浓厚兴趣,四位小小传习志愿者向霍巍教授请教了关于考古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的米同学曾参观过三星堆博物馆,看到过用3D打印技术复原的三星堆文物。他好奇的是,3D打印技术和古人的铸造工艺相比,哪种难度更大?
“古人对三星堆器物的铸造难度肯定更大。”霍巍毫不犹豫地回复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一定是古人更难。因为既要塑形,还要将分铸和浑铸技术结合。霍巍表示,三星堆充分展现了古人的创造力,正因此,才能让文物体现出那么多精美的细节。
三星堆文物的使用,大多与祭祀相关。而铸造难度如此巨大的物件仅仅用来祭祀,是否代表古蜀人十分富有呢?六年级的秦同学,提出的问题和古蜀人的“身家”有关。
霍巍解释,祭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中国有句古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指的就是祭祀和军事。”霍巍认为,三星堆人不惜把重要的黄金、玉器、象牙、青铜等用于祭祀,表明他们在集中社会财富,去完成他们认为最重要、最值得做的事情。“当然,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古蜀是一个富裕的国度,才有那么多资源用于祭祀。”霍巍在肯定秦同学的想法后,又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三星堆的财富,可能来得更远。“比方说海贝,就一定是通过远程贸易交换得来的,以及用得很多的朱砂,四川不产。所以三星堆有一个非常宏大的交换系统,并通过它获取大量物资。”
“除了文物本身,有没有可能通过检测三星堆文物上的残留物,比如食物痕迹、颜料成分,还原当时人的生活习惯?”八年级的张同学提问。
霍巍对张同学提出的“残留物”疑问表示认可,笑言“你将来或许可以跟我一样去做考古”。在霍巍看来,对古蜀人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从青铜器里提取残留物,还可以从大量陶器里获取。“青铜器可能用来祭祀,但是陶器里面装的,可能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所吃和用的东西。所以,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进行进一步探索。”
同样读八年级的朱同学,向霍巍教授请教了报考考古专业所需要做的准备。
“今天的各位,无论将来我们从事哪个学科,都得做好基础准备。文史和数理化都不要偏科,打好基础最重要。”霍巍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