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封面评论
□蒋璟璟
当下,租赁消费渐成“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新时尚。市场潜力显而易见,“成长的烦恼”同样不可忽视。租赁交易中,货不对板、合同陷阱多、售后维权难等问题,常让消费者陷入“租得起、退不起”的困境。 (经济日报)
对于非耐用、非长持的消费品,二手与租赁的确是值得考虑的选项。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8月,“相机租赁”“婚纱礼服租赁”搜索量分别同比增长63%、109%。以点带面,这一行业的高景气度,可见一斑。在供需两旺中,这一市场的某些顽疾,比如“租得起、退不起”等,则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其实,租赁行业和不少行业一样,属于“有品类无品牌”,这和某些农产品生意颇有几分神似。时至今日,市面上并没有太多集合式、一站式商品租赁服务商,要租无人机、相机、跑步机,都得去找不同的服务商。这种开盲盒式的重复冒险、连续试错,无形中推高了租赁交易成本。
“租得起、退不起”的行业痛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租赁行业没有深度整合、彻底打通之前,深层次结构性缺陷的某个表征。当租赁越发成为一门大生意,就越发需要大公司、大格局,来简化交易程序、压减未知风险,通过降低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成本,来实现行业服务的体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