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深入蜀地一线感知发展脉动
  • ·成都站改建工程进入最后施工 预计二〇二七年建成投运
  • ·国际减灾日 四川公布10个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国际减灾日 四川公布10个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市民了解学习灭火器操作知识。
刘彦谷 摄

  10月13日上午,四川省第36个国际减灾日暨第九届“减灾兴川文化月”启动仪式在广元市举行。活动现场,公布了2025年四川省防灾减灾成功避险的10个典型案例。
  “山上的石头有点松动了!”这是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工农村灾害监测员胡刚在日常巡查时发出的预警。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观察,胡刚预判到山体垮塌风险,立即上报并劝离行人,护住了6名村民的平安。
  在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崃依村,何建华察觉邛山沟泥石流前兆后及时上报,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194户439人紧急转移、成功避险……此次活动现场公布的10个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四川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监测体系优势、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更彰显了基层工作者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与初心。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12个应急科普互动区,包括实战训练营、“则天智慧·减灾锦囊”趣味答题区、应急救援设备展示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实战训练营”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互动区域。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一遍遍练习逃生结的不同打法;年轻人争相操作灭火器,对准模拟火源进行扑救;老人们则认真识别着灾害预警信号图标,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以前总觉得灾害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操作了灭火器、学习了地震避险技巧,才明白掌握这些技能有多重要。”参与活动的广元市民李女士不由感慨。
  据悉,今年“减灾兴川文化月”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将持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灾减灾活动,涵盖减灾兴川公益大讲堂、法规解读等知识普及、实践服务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