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数据正名:全国最“长情”的秋天在这里
最近几天,成都人总是穿不对衣服:有人穿上了羽绒服,有人还在穿短袖硬扛;穿少了的吹着风瑟瑟发抖,穿多了的又在地铁里热到“窒息”;最怕的是,刚加上厚衣服,却出太阳了……
这一切,都要怪“一夜入冬”。本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秋天,被冷空气和阴雨搅得匆匆忙忙、“连滚带爬”。难道真如网友所说,在成都,春秋只存在于“战国”?10月2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帮你从成都市气象局、四川省气候中心的大数据中“找秋天”。
在气象学上,入春、入夏、入秋、冬有严格标准。简单来说,就是日平均气温要连续5日达到某个标准。其中,入秋标准是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在22℃以下,入冬标准则要连续5日低于10℃。
成都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孙磊介绍,以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数据作为成都代表,成都常年(1991年至2020年)入春、入夏、入秋、入冬的时间分别是3月3日、5月26日、9月12日、11月29日。
这样看来,成都的四季中,夏天最长,一年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于夏天,冬天也有100天左右,剩下的日子春秋比较“平分”,秋天在77天左右。
过去20年,2015年的秋天最“漫长”。这一年,秋天长达95天,冬天在12月12日才“接棒”。2021年的秋天最没有存在感,只有50天。这主要是因为夏天“拖堂”,一直到10月4日才入秋,而冬天又在11月23日“提前”到来。
少则50天,多可达95天,成都的秋天其实被大家误解了——它的“长情”,在全国都排得上号。
中国天气网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地的秋天普遍不长,“秋高气爽”的东北、华北,秋天大多在50天上下,相反,容易阴雨绵绵的西南地区,秋天相对较长些,除去因为春秋相连而不列入“排名”的昆明外,贵阳、成都、重庆的秋天都在70天至80天,成都的秋天长度只略逊于贵阳,为76天。
不过,秋天确实在“缩水”。孙磊介绍,对比1981年至2020年逐10年数据,成都入春前移明显,提前了9天左右;入夏时间在5月20日至25日之间波动,略有提前;入秋时间则在9月10日前后波动,略有延迟;入冬则最为稳定。
不只是成都,1991年至今,我国多地的秋天都在“迟到”。中国天气网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秋天推迟的现象比西部地区更明显。《气温突变对我国四季开始日期的影响》一文中提到:“从全国平均来看,20世纪90年代开始,春季、夏季偏早,秋季偏晚。”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入秋时间推迟,正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秋天的长度在逐步缩短。这样的变化,同样是北方比南方更明显,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更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浙江宁波的秋天缩短了12天,宁夏银川、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的秋天“缩水”7天至9天。
不得不说,今年成都的秋天算是“给足了面子”。今年,成都的“秋老虎”比较收敛,秋天在9月18日“平静”地到来。“10月中旬以前,以干爽为主,其间天气相对较好,气温波动小,降水少,这也给了秋装足够的‘出场时间’。”成都市气象台工程师杨蓉说。
不过,从10月中旬开始,冷空气开始试探:11日至12日,先来一场2℃的弱降温天气探探路;18日至20日,一股横扫南北的冷空气威力尽显,也正是在这次降温中,有成都人翻出了羽绒服。
“这次降温,成都最高气温从23℃降至17℃左右,同时降雨和冷空气大风共同制造了显著的‘湿冷魔法’和‘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更低,让人产生‘一夜入冬’之感。”杨蓉说。
然而,就目前的气温来看,成都日平均气温还在两位数,没有达到入冬标准。10月23日至24日,还将有一次弱降温降雨过程,最高气温降至14℃左右。但从25日开始,气温又会逐渐回升,最高气温在20℃左右。
从整个四川来看,目前依旧是秋天的主场。
四川省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服务室高级工程师孙蕊介绍,川西高原西北部、甘孜州南部已入冬;阿坝州西南部、凉山州西北部等地在8月中旬前后入秋,较常年偏晚5天左右;8月末,盆西沿山一带入秋,较常年偏晚5天左右;9月中旬后期,盆地大部集中入秋,被高温“骚扰”的盆地南部,也在最近的降温中入秋了,目前只剩攀西地区南部的盐边、攀枝花、米易、宁南等站点还处于夏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