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秋野伏笔
  • ·金光漫过人间
  • ·广告
  • ·桂花深处是吾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秋野伏笔

  

□潘鸣
  寒露过后,川西平原盛大的秋收完美收官。一台台收割机,以胜利者的豪迈姿态轰鸣着班师撤离;连日忙碌劳顿的农人们松弛下来,从稻田起身,洗濯手脚泥尘,回到家院,安享农闲的恬然。庄稼地里,先前浩茫无际的金黄稻谷被席卷一空。院边菜畦,那些夏秋时令瓜菜茄子、菠菜、辣椒、黄瓜、莲花白、洋芋、红薯们,完成了最后一茬果实的衍生,枯槁的苗架被连根拔除。
  这时,你若置身广袤原野,心中会不由自主泛出一些空虚和怅惘。是的,你脚下的肥田沃土,先前风吹稻浪的旖旎光景已如梦幻消弭。密匝的禾秸和沉甸甸的穗子,所有的饱满、丰润、充实、摇曳生姿,齐刷刷从垄上抽离。一望无际的田畈恍若猛然朝下矮了几分,往常被稻禾半遮半掩的农家四合院和竹树林盘趁势向上蹿了一头。成片的褐黑色田土袒露于阳光下,如潮水消退之后的大海滩涂。尽管你明白,田野此刻呈现出来的空空荡荡,本质上并不算是“缺失”和“衰败”,而是一轮丰收之后留给土地的宽松与散淡,但你心理上仍然抑制不住一缕落寞伤感。就像古代文人那样,有几分“悲秋”。毕竟,秋已暮深,先前万物葳蕤的盛景不复存在,连曾经热闹的蛙鼓蝉鸣与草虫弹奏也销声匿迹。萧疏、空寂、冷清,是秋后原野的主调。
  但是,我要说,大可不必为之过于伤怀。秋收后的垄亩并非一味衰败凋零。一些满含生机与活力的伏笔,鲜灵地镌写于田间地头,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告知你:秋后原野,岑寂的表象下,生命之脉依然如枝如蔓,绵延不息。
  在旌城德阳东南丘区一坝湿泥田,你会看见,收割后的稻茬没有被“斩草除根”。它们留下高约十厘米的茬桩,茬口成了胚胎,绿茸茸的新秧寄生其上,已经吐穗扬花。那是农人特意护留的“再生稻”,再等个把月,便可二度开镰。
  大田边角那一块块菜畦,厢垄上总有一挂豆架还在秋风中支撑,几株瓜菜已经垂垂老迈,却依然植根壤中。这当然不是农人整饬菜地时粗心的遗漏,而是为了护留菜种刻意为之。主人正猫在园子里,细致入微地打理每一窝种株,剔除枯枝老叶,培土固根、浇水、施肥、捉虫。那些瓜菜种株,以果或荚的形态留守枝头,如修禅一般慢慢熟透。直到秋季尽头,主人才会把它们采摘回家,去壳开瓤,剥出玑珠籽粒,消杀菌虫,然后精心封存。待来年开春,再培好厢垄,掘窝撒播。春分时令,新一轮瓜菜的芽苗星星点点破土而出,然后,是枝繁叶茂,花果累累。
  那些在瑟瑟秋风中敛息声息、消失行踪的田间小生灵:青蛙、蚯蚓、瓢虫……它们的集体退场,当然也不是灭绝于季节的肃杀,而是遁入大地深处,进入涅槃蛰伏之境。来年,它们会被振聋发聩的春雷唤醒,重返地面。
  田垄之间,夏日里如玉练蜿蜒缠绕的溪渠,这些日子断了流。秋阳之下,渠底灰白。这是农人有意为之。秋收后正值田间用水淡季,农人关掉抽水电泵,紧锁机井房,让田间溪渠暂时干涸,给地下水脉腾留一隙蓄积回升的时机。
  有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水稻收割后的大片田块处于闲置状态,谷茬在秋风秋雨中慢慢腐蚀,野草们疯癫漫生,看上去颇有些荒芜。其实,这才是农人秋收之后埋下的最大伏笔,在下一茬小春作物点播前,有一段时光专门用于晒田养土。让田地安然休眠,养精蓄锐。这是深情的体恤,也是质朴的感恩。
  立冬前后,垄亩翻耕,小麦播撒。大地母亲恢复元气,又开始新一轮小春作物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