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初2022级8班范梦璕
很喜欢苏轼的一句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恰巧的是,竹,印证了这一观点。
古人大多赞美竹高风亮节的风骨,赞颂竹坚韧不拔的意志。古人心中的竹是君子的象征,其没有柳树那样婆娑的姿态,没有梅花那样芳香的韵味,唯有四季竹色常青和一身的风骨傲气,不枉杨万里“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的称赞和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的仰慕。
人们普遍从竹的身上看到风骨志气,却很少去关注竹的生长历程:竹在刚生长的四年间只长3厘米,你可以调侃它的缓慢,它的卑微。但在第五年间,竹开始以每天 30 厘米的长度迅速壮大,直到长到 15 米高左右,这时你再仰视它,只会觉得心头为之一颤!它的枝干粗如碗盏,细长的叶片舒展开来,让人心生敬畏……
竹子的生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人生如竹,厚积薄发、日积月累终有成就!万事开头难,现在辛苦的付出,都是在为后面的“一鸣惊人”积蓄力量,慢慢积攒资本。人生如竹,要先扎好根,才能一飞冲天。也如郑板桥画竹,要“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看似轻盈飘逸的描摹,实际在画竹前早已把竹的神魂勾勒于心,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竹。
做任何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需要有一个全力以赴的过程,在某一个瞬间,这些过程中所沉淀的力量足以让你爆发!正如《韩非子》所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做事就要尽力去做,不留遗憾!
这篇散文立意积极,以竹喻人,将竹的生长历程与人生发展巧妙类比,富有哲理与启示。开篇引用名言诗句,自然引出竹与“厚积薄发”观点的关联,为后文论述做铺垫。文中对竹的描写较为生动,既提及古人对竹高风亮节、坚韧意志的赞美,又着重刻画竹前期生长缓慢、后期迅速拔高的特点,突出厚积薄发的过程。论述人生如竹时,能紧密结合实际,从吃苦付出、扎根成长到画竹“胸有成竹”,多维度阐述厚积薄发的内涵,使道理通俗易懂。结尾引用《韩非子》名句强化观点。不过,文章在语言上稍显平实,部分表述可更精炼优美;对竹生长历程的描写若能更细腻生动,与人生感悟的融合会更自然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