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闭幕
  • ·“成都礼物”亮相2025四川文旅大会
  • ·登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 “战旗经验”圈粉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中国体育彩票10月30日开奖结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登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 “战旗经验”圈粉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举行。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标杆,成都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实践精彩亮相。村党委书记高德敏现场分享“战旗经验”,向全国生动展现了郫都区在培育乡风文明进程中的探索足迹与战旗村的丰硕成果。《战旗村让党的思想旗帜高高飘扬》文明实践案例入选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如今的战旗村,白墙青瓦映雪山,非遗技艺焕新生,文明新风满村落,“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理论要入乡,先得说“乡音”,必须先脱下“西装”、穿上“农装”。战旗村里搭起了“双师”宣讲队伍——一边是“大专家”,聘请10多名专家名人及40多名三农学者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他们坐在田埂上、到村民家中给村民算“产业账”:“为啥要搞集体经济?咱村以前零散种地,一亩地赚几百元,现在抱团搞研学、做非遗,一亩地能翻十倍利。”
  另一边是“土专家”,50多名本土讲师全从村社干部、返乡人才、村民代表中“淘”出来:村干部带着初心馆的老照片讲政策,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拿自己的网店案例说发展,甚至豆腐坊的老板都能结合豆腐制作过程讲透“清白做人”的道理。
  游客来研学,走一趟“非遗线”,在郫县豆瓣坊看老师傅晒酱,能听“百年老酱靠诚信”的故事;在布鞋坊摸一摸纳好的鞋底,能懂“一针一线是匠心”的道理——党的创新理论里的“诚信”“实干”等,全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里。
  文明乡风不是“喊出来”的,得让村民主动“干起来”。战旗村以“志愿服务聚人气,积分制度添活力”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参与环境整治得20分,调解邻里矛盾加30分,攒够200分就能换一袋大米!”在战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兑换柜前,管理员王友媛每天都忙着为村民登记积分。“文明实践积分制”改变了过去“活动要我参加”的被动局面,如今村民们争着报名志愿服务。
  当党的创新理论化作村民嘴边的家常话、手里的实在事,文明之风自然能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
  郭芯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