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德阳“90后”特警唐怡主动请缨当驻村书记
  • ·幸福“可感可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让警徽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德阳“90后”特警唐怡主动请缨当驻村书记

唐怡背老人下山。德阳公安供图

  近日,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公安厅举办的“2025年四川省‘最美基层民警、最美警属’评选活动”中,德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中江县悦来镇月耳井村驻村第一书记唐怡被德阳市公安局推荐为“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
  据了解,“90后”特警唐怡是特警尖兵、警队的狙击“神枪手”,从警10年屡立战功,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120人;他言传身教,锻造处突利刃,是全省公安机关“十佳警务实战教官”,2023年率队参加教官比武荣获团体第二名;他曾荣获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7次,获评“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省公安厅优秀教官”。2025年2月20日,他主动请缨,从特警训练场来到中江县悦来镇月耳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如今,在月耳井村的田埂上,常能看到他脚步匆匆的身影,如今他是村民随叫随到的“小唐书记”。

深入走访
把急难愁盼扛肩上


  刚到村里,唐怡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揣着笔记本走遍了10个村民小组。2月,正值青菜丰收,“小唐书记第一天就来问我村上种了多少青菜、塘堰漏水情况,后来真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事。”村支部书记蒋本贵说。
  月耳井村幅员5.8平方公里,3025亩耕地流转了2000余亩,靠榨菜厂形成“青菜+玉米+粮油”模式,但“看天吃饭”问题突出,村里57口塘堰就有20多口漏水,16公里沟渠失修,11个提灌站难敌旱情,2025年5月到6月的高温干旱导致大半玉米绝收。“小唐书记蹲在我家玉米地,攥着枯穗说‘水的问题不解决,种啥都不踏实’,像替自家着急的娃。”村民毛中秋感慨地说。
  走访中,80岁低保户吴婆婆的困境让小唐书记彻夜难眠。老人左眼失明、右眼白内障,早年丧偶,一子病逝、一子患肝病在外务工,土坯房结构的厨房厕所因安全隐患拆除后,只能借水借厕,雨天多次摔倒。“我见她啃冷馒头时问她原因,她说‘不敢烧火怕点燃房子’,我心里发酸,一定要帮老年人解决这个难题。”唐怡说。他召集村两委开会,却发现老人非脱贫户和监测户,政策难覆盖。为此他3次跑市县慈善会,终于争取到一笔临时救助金,次日即联系自来水厂上门给老人装水管。“通水时,小唐书记拧开龙头,我眼泪直掉。他还买来移动坐便器,蹲在地上教我使用。”吴婆婆哽咽道。
  随后几天,唐怡带人冒着37℃高温,帮老人挖化粪池、清砖瓦、搭雨棚。“他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上磨起水泡,说‘趁天气好赶紧弄完’。”驻村队员赖正伟说。如今老人家里灶台、厕所齐全。
  唐怡还梳理出16户有学生的残疾家庭,逐户走访。“我们残疾人能力有限,不能给娃儿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小唐书记说‘别急,我想办法’。”残疾村民彭兰琼说。为激励这些娃娃努力学习,他联系爱心人士为孩子争取到5000元资助,“娃拿到钱说要好好读书!”家长感激地说。

紧急救援
把群众安危放首位


  2025年6月17日,中江县悦来镇下暴雨。唐怡冒雨巡查村上的土坯房,将村民谭长江紧急转移到儿子家中。他又去到93岁的五保户邓大爷家中,千叮万嘱邓大爷要时刻保持警惕。排查完所有隐患户,回到村委会已是深夜。
  唐怡热心帮助老年人的事迹在村里传开来,老年人有事都愿意找小唐书记帮忙。
  9月9日,84岁痴呆老人黄婆婆走失3天后在山顶被发现。得到消息后,唐怡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前往营救,老人3天没进食浑身无力,坡高路险,唐怡将老人一直背到山下,联系家属并送医检查,最终黄婆婆成功脱险。

谋划发展
把乡村振兴抓手上


  “救急更谋远。”唐怡全程跟进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从项目规划、土地测绘到农交所招投标一路跟进、全程参与。养殖场项目将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不低于6万元。为了解决土地灌溉难题,唐怡与村支部书记蒋本贵多次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成功为村里增加了一座提灌站,增加灌溉面积500余亩,3个社800余人受益。
  唐怡多次到德阳市公安局申请帮扶,100盏太阳能路灯、1口塘堰修缮已列入市公安局计划。唐怡还联系在外做工程的村民李长文为村里捐赠太阳能路灯30盏,“装上路灯,晚上跳广场舞、走夜路都亮堂了!”村民王婶笑言。产业上,唐怡紧密联系7户种植大户,建成了2000余亩种植基地,带动148户农户(含18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从特警到第一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担当。如今,小唐书记成为村民最靠谱的“贴心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领路人”。
  张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