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社区-
E5社区
  • ·居民每人每年交费55元 “三无小区”自管“管”出幸福感
  • ·服务全国糖酒会 书院街街道获锦旗
  • ·上投摩根恩学海:立足长期尽早规划养老投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居民每人每年交费55元 “三无小区”自管“管”出幸福感

整洁有序的小区环境。

  无物管、无主管单位、无人防物防的小区,习惯上被称为“三无小区”,这样的小区常和“脏、乱、差”划等号。彭州濛阳街道清圣村清凉小区曾是“三无小区”。不过现在走进该小区,眼前的景象令人愉悦。四周洁白的围墙环绕、门禁系统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整齐,绿化带里各色花卉争相开放。究其原因,还在于小区实行的一套收费自管制度,不但“管”出了幸福生活,甚至还吸引周边农集安置区纷纷来取经学习。

小区“驻颜有术”
区域规划井然有序

  清凉小区是“5·12”大地震安置小区,103户337位居民住在一栋栋四层小楼里。2010年居民入住迄今已逾10年。常理而言,“三无小区”的“衰老”程度通常是惊人的,但清凉小区却能“反弹琵琶”,虽然已逾10年却依然容光焕发,“驻颜有术”。
  如同房屋的线条一样,清凉小区给“外人”的印象也是井井有条。
  小区里大多数居民还从事农业生产,农资、农具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因为解决不好存放难题,不少农民集中安置区常常自“乱”阵脚,四处散放成为常态。但清凉小区家家户户建有附属房,专门存放农资、农具,卷帘门一拉,还小区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
  “井井有条”体现在小区的方方面面,但却也是环环相扣的。因为建有农具房,所以小区的绿化带“幸免于难”,小区的车位也得以“保全”,这让小区干净、整洁有了最根本的保障,也是高“印象分”的来源。
  收拾一个住着337位居民的小区绝非易事,清凉小区将这一“艰巨”的工作交给了本小区一位吴姓居民,她的报酬是每月1000元,工作内容是负责小区保洁、垃圾收储、转运等。小投入大回报。那么,这笔钱从何而来?“每位居民每年交55元,总计是18535元。交费率高达100%,没有一人差过一分钱。”清圣村党委书记白太英告诉记者:“一年劳务开支12000元,其余部分还能用于小区路灯、座椅的维修、下水道疏通等等。实行一年多以来,居民满意度大大提升。”

花小钱办大事
收获居住的幸福感

花小钱办大事是理想状态,但在清凉小区却干成过两次。除了现行的人均年交费55元走出常态化“整洁之路”。2019年,清圣村还以1万元撬动35万元,“以小博大”打开了小区收费自管之门。
  “过去小区环境也糟糕,绿化屡遭破坏。因为没有围墙没有门禁,完全放敞,既不安全秩序也乱。”白太英表示:“居民代表向村两委反映,希望能整治下环境,搞一搞卫生。”
  接到居民诉求,村两委和居民代表一起将存在的问题一一查摆,梳理出了停车位、围墙修建、氛围营造、绿化带补栽等问题。“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我们先从社区激励保障资金中拿出1万元,其他缺口则由居民自筹。”白太英表示:“每位居民交500元。有停车位需求的家庭,每个停车位再额外出资2000元。”
  谁主张谁受益谁买单,关键在于做通居民思想工作。“放弃了‘等靠要’思想,大家都是主动带着钱到村委会来交纳的。”白太英告诉记者:“最终筹了约35万元。我们用这笔钱在小区建起了83个标准停车位,新建了围墙,安装了门禁系统、座椅、路灯,还重新打造了绿化带,建起一处健身广场,植入24块文化石、将孝老敬亲文化植入小区各个角落……当年11月全部完工,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收费自管是清凉小区几经摸索且符合自身实际的一条路。“居民出了钱,更爱护小区里的一草一木。比如车辆停放不规范,有人出面制止;小朋友摇动门禁系统,也有人制止;就连当时修停车位挖掉的一些树苗,居民都舍不得扔,自己动手移栽到了其他绿化带中……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了。”白太英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居民需求,查漏补缺,找到破解之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健、更坚定,持续增强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