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创建“匠心驿站”一站服务送身边
  • ·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开秧门”
  • ·全力筑牢安全防线让应急管理工作能“应急”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开秧门”

今年试验品种数量达4018个,创历年新高

工作人员正在插秧。

 

 华西社区报讯(记者 李玥林)

5月13日,第一株天泰优808科研秧苗被插进了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试验田里,标志着今年“秧门”正式打开。接下来陆续将有4018个试验品种的秧苗被移栽进试验田,今年试验品种总数创历年新高。
  此次“开秧门”是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搬迁至郫都区德源基地以来的第4次。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刘金涛表示:“不同的科研品种有不同的生育期,呈现的株叶形态、品质特性也不同,因此移栽时间也不尽相同。今年的移栽活动从5月13日开始,预计将持续1个月左右。”
  去年,德源基地进行了近4000个水稻品种(组合)的杂交试验,仅有千分之一左右有望通过层层审定,最终成为“种子”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今年试验计划如何?刘金涛表示:“德源基地定位于杂交水稻选育示范,所以下田试验的组合会比较多。今年筛选测配品种将达到4018个,创(该基地)历史新高。”
  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
  一粒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来?刘金涛告诉记者,先得从试验稻种播种说起,“每年3月下旬试验稻种先后进入育秧田,经过约40天的培育逐渐长成秧苗,然后秧苗就会移栽到科研田中。移栽完成后,(秧苗)将经历分蘖,抽穗,扬花,授粉、结实,收获五个过程。”
  其中,授粉是水稻杂交试验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选择自身不结实的母本,在盛花期前给母本套上袋,避免受到周边花粉‘污染’。然后,选择想要实验的父本的花粉接种到母本雌蕊上,来实现后代性状特征的改变,让杂交后的子代水稻具有优良的特性。”刘金涛表示。
  据悉,今年首批移栽的秧苗预计9月中下旬成熟。届时,经过测产,米质鉴定,抗性分析等指标综合评判,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方能拿到水稻新品种进入市场的“入场券”,成为商品种子获准进入市场推广种植。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