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改路”不简单
改造好的小区绿化带。
居民议事会共商共治。
居民参与小区治理。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这句话在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嘉业花园小区真实发生了。1月10日,嘉业花园所在馨美社区党委书记钟琴告诉记者:“小区5栋楼下一处绿化带因‘借道’穿行者太多,干脆改成了‘林间小道’。”只不过,这次“改路”成功要归功于嘉业花园探索的“四长共治”模式。过去一年,网格长、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在该小区倾力画出“同心圆”,带领居民“遇事则议、难事合议、喜事乐议”,满足居民日益精细化的服务需求,形成了和谐善治的良好局面。
嘉业花园是德源街道7个安置小区之一。钟琴告诉记者,小区现有居民3000余人,网格长1人、党小组长3人、居民小组长5人、单元长7人。“社区合并后馨美社区需要服务13个小区,个别小区问题无法及时处理,居民渐生负面情绪。另外,原社区工作人员与村上生产队长、乡贤等承担小区内的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单元长角色,除开协助社区工作外,他们也希望发光发热,和居民一起让小区变得更好。”谈及开展“四长共治”背景时,钟琴坦言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居民治理小区,形成居民自治模式。
“四长共治”如何运行?据悉,网格长,小区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单元长共同参与议事协商会议,同时开始招募院落观察员,让居民以院落观察员的角色参与到“四长共治”的模式中来,同时院落观察员发现、收集问题,然后反馈给居民小组长、单元长,再由居民小组长、单元长收集汇总后,在每个月的10号,提交包括居民骨干、党小组长参与的“嘉有好邻”议事会中进行讨论,分出“轻重缓急”后,由党小组长在每月15号的社区联合党日时上提出,经由网格长联合社区共同处理。
钟琴表示,在“四长共治”的模式中,“四长”的角色不仅是社区的宣传员、联络员,同时也是“治理”的多元主体,通过议事协商会议,发挥出“四长”扎根于基层的优势,发掘小区资源、特长居民、小区志愿者等。
经过一年的探索,嘉业花园“四长共治”模式运转日渐成熟,累计解决处理居民问题20余个,形成了“遇事则议、难事合议、喜事乐议”为主要特点的“嘉有好邻”议事品牌。
五栋楼下绿化带遭破坏问题居民“意见”较大。“绿化带遭破坏,下雨路面很滑,不注意就溜一下,老年人摔倒更不得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小区内院落观察员将居民意见收集整理,并反馈给单元长、居民小组长。议事会上,大家就此开展讨论,有成员认为应该恢复原貌,“是绿化带就恢复成绿化带,新人不走此处。”不过,也有议事成员认为既然有需求,就应该“将错就错”顺势改成一条便道。两种方案各有道理,如何定夺?于是,小区召开了一次坝坝会,居民共同表决。最终是“改路”方案获得多数支持。结果既出,仁驿社工社工便联合居民小组长、单元长发动居民参与铺路,居民代表们平整土地、铺装石板……干得热火朝天。路面铺好,道路两又种上了绿植,昔日“泥洼路”变成了一条艺术气息十足的“林间小道”。
“改路”是“四长共治”模式的结出的治理硕果。一年来,嘉业花园小区居民,特别是院落观察员们通过“嘉有好邻”“新馨嘉园”“学而嘉兴”等活动,参与到治理的第一线,小区座椅纷纷翻新、道路条件改善,公共区域整洁清爽,小区内外环境大变样。
钟琴表示,馨美社区共有3个安置小区,“‘四长共治’模式在嘉业花园小区成效初显。接下来,我们计划在两个安置小区复制推广。”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李玥林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