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温江再添全国五好家庭
  • ·崇州北溪湿地又添市民打卡新场景
  • ·紧绷秸秆禁烧弦 多管齐下落实秸秆综合利用
  • ·上投摩根基金:18年匠心耕耘打造多元投资能力
  • ·景顺长城副总经理黎海威:量化策略在ESG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小耳濡目染,慈孝家风代代相传

温江再添全国五好家庭

张志秀数年如一日地照顾母亲。

  5月15日,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家庭名单揭晓。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共耕社区张志秀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对此,张志秀说:“我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照顾好母亲、发扬好家风。”据悉,这是继李强之后,温江又一户全国五好家庭。
  1987年,到了适婚年龄的张志秀嫁到了双流九江镇,家里留下了弟弟和父母亲一起生活。转年,弟弟因为意外触电去世,母亲悲伤过度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当时,妈妈难过得不得了。我们家老大(大姐)就说,‘妈,儿子不在了,但你有三个女儿,我们让你一样幸福’。”张志秀告诉记者。
  因不忍心看到父母形单影只,1992年张志秀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搬回共耕社区和父母同住。早年,父母身体健康、行动利索,张志秀作为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更多的是精神陪伴。但随着父母年事渐高、行动不便,张志秀开始照顾起父母的衣食住行,对此,她从无怨言。
  2014年,张志秀91岁高龄的父亲去世。最近几年,母亲江淑华的身体状况变差了,照顾母亲的担子更重了,为此,张志秀甚至辞去了工作,“现在照顾妈妈就是我的工作”。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张志秀戏言,“上班是8小时制,但照顾母亲是24小时制。”
  每天清晨起床,先为母亲梳头、洗脸、刷牙,擦拭身体,然后准备早餐,鸡蛋、蛋白粉、豆奶外加主食。早餐之后半小时吃鱼肝油、然后吃钙片,紧接着便要准备午餐。“每顿饭既要考虑老年人的口味,又要注意营养搭配,所以经常要变着花样做。”张志秀告诉记者。去年初,一篇题为《这是一份“最昂贵的菜单”》的报道见诸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余家主流媒体,张志秀的感人事迹引发强烈反响,报道内容正是她为母亲准备的一日三餐——每天制定专属食谱,饭菜尽量不重样。
  近年,张志秀的母亲又罹患了“慢阻肺”疾病,每天需要吸氧8小时以上,张志秀将这件事记在心上,不管白天黑夜丝毫不敢耽搁。晚饭后,她用轮椅推着母亲到社区转转,看看人家唱歌跳舞。夜里,母亲起夜次数多,张志秀干脆和母亲同塌而眠,母亲只要起夜她便下床搀扶,直到第二天起床。一天24小时的“日程安排”大致如此。做一天易,天天坚持难,但张志秀做到了数年如一日。
  荣膺“全国五好家庭”仅有张志秀还不行。张志秀告诉记者,照顾母亲看似是她独自忙前忙后,其实不然,家里每个成员都尽了各自的心力。
  “母亲用的雾化机、制氧机、小夜灯都是大姐家买的。大姐的大孙女毕业于医科大学,现在在成都中医院工作。只要外曾祖母身体有异常征兆,比如嘴唇发紫、脸色发青,我就打电话告诉她。我生病或者身体不舒服时,我就给她讲,‘老大’你来照顾一晚,她跟到就会回来。”张志秀透露,“还有外曾祖母用的尿不湿、蛋白粉、营养品是大姐的三孙女买的,我打个电话她就买回来。她们小时候都是外曾祖母带大的,个个都非常孝顺。”
  孝顺是一种从小耳濡目染的习惯养成,这在张志秀家得到了印证。她的儿子工作地点距温江较远,节假日和周末才能回家,但他时常与母亲通视频电话,询问外婆近况,叮嘱妈妈“一定要照顾好外婆”。“他是在外婆的背上长大的,婆孙俩非常亲。每次得知外孙要回来,母亲脸上都透着高兴。儿子回来也会给外婆洗脸、泡脚、修脚。我给她修脚她喊痛,孙子不管怎么弄都不痛,怪得很。”对婆孙之间的亲情,张志秀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孝老爱亲的好家风在张志秀家代代相传,也为邻居们树立了身边的好榜样。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涌泉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