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帮忙择菜(拍摄于今年6月)。
打扫食堂卫生(拍摄于今年6月)。
去年5月,彭州市第一家“爸妈食堂”在通济镇圆通坝社区开张;今年,当地阳平社区新开一家“分店”,托起了48名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新店”开张之初,老人们习惯饭点才到、吃完就走,形同“下馆子”;如今,他们9点过就陆续到食堂帮忙,备菜、做清洁……忙得不亦乐乎。
阳平社区“爸妈食堂”是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建起来的,开业已有3个多月。这间可供48位老人用餐的食堂,运营团队人员却“少得可怜”,仅有一名“店长”和一名厨师。厨师负责烧菜,“店长”周玲则要负责买菜、送餐、做清洁、统计数据等等,纵有三头六臂也感到分身乏术。
一人“身兼数职”,尽管忙碌但周玲尽力做好每一个细节,让老人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和厨师的辛苦,老人们看在眼里,纷纷被“暖”到了,不再把自己当成“客人”,开始主动关心起食堂的事务来。
“最开始老人到饭点了就来,吃完了就走。慢慢地有老人主动询问‘有没有啥活儿啊,我可以帮着做’。”这让周玲感到很意外。后来,她发现这不是个案,从一位到三位,再到五位、八位……愿意在“爸妈食堂”做义工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共有10多位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当初人手紧缺的局面彻底成为过去式。
“以前老人们一般11点半左右来食堂就餐,现在9点过就有人来了,帮着我们一起做饭。”周玲说,“老人到了后,他们会问有没啥事可以做的?我就请他们帮着备菜、打扫卫生。不仅饭前忙活,饭后他们也会把碗筷收回洗涤池,把桌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过去老人吃饭如同下馆子,习惯被服务,现在纷纷当义工,主动参与食堂事务,大家的事大家办,有活儿一起干,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不仅如此,老人们的言传身教还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子女,带动自己的下一代也成为了志愿者。
“‘爸妈食堂’的部分用餐对象行动不便、卧病在床,饭菜做好后需要他们家人来取或者由我们送去。如果送餐的话,过去就我一个人(送),现在两位老人的子女也加入进来,骑上他们的电动三轮车和我一起送。”周玲说,温暖和感动在两代人之间传递。
目前,阳平社区“爸妈食堂”开张已3月有余,老人不仅吃到了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午餐,还丰富了精神生活,大家都很满意,代运珍和杨本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代运珍过去有一些心结没有解开,存在一些怨气。到‘爸妈食堂’吃饭这几个月,她的转变非常大,逐渐变得热心、开朗了,在食堂帮忙也非常积极主动。”阳平社区党总支书记曾琦说。
杨本华则经常夸周玲和同事“你们对我太好了,我都长胖了”。来“爸妈食堂”吃饭前,杨本华常常吃得很随意,有时一个菜吃一天或者干脆就着酸菜下饭,但“爸妈食堂”荤素搭配的饭菜很是可口,每周还不重样。“吃完午餐休息会儿就做操或者下棋。每个季度还为我们办集体生日会,真的非常用心。”杨本华感慨道。
据悉,阳平社区现有居民1500余户,其中大部分是从周边村(社区)安置而来,老年人口比例比较高,因子女大多在外工作,过去他们的吃饭是个大难题。现在“爸妈食堂”开伙,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尽享幸福“食”光,两荤一素一汤,大家边吃边聊,十分温馨热闹。
据了解,接下来通济镇还将在其他村(社区)推广“爸妈食堂”,争取从“分店”开成“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