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多彩志愿服务 照亮一座“文明城”
  • ·接待游客1.7万人次 元旦假期彭州宝山冰雪游火热
  • ·景顺长城创业50ETF上市深交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多彩志愿服务 照亮一座“文明城”

医疗志愿服务队员为跑友提供服务。

鸟米粿文化节活动现场。

  2022年12月22日,“在社区·爱成都·做文明典范城市行动者”2022年社区志愿服务周启动仪式暨社区邻里节直播主题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委组织部、成华区委主办。活动中,2022年社区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名单、8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2022年和谐邻里关系营造优秀典型名单正式公布。来自成华区的优秀项目、组织及个人入围各大奖项。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2022年以来,成华区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突出志愿工作亮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进志愿服务全民化、社会化,通过多彩志愿服务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志愿服务“搭把手”
社区治理更温暖

  在本次公布的奖项中,成华区双水碾街道“灯塔”下的夜行者——下班后社区综合治理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入选2022年社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名单。这是继2020年“万人坚守护河岗”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省赛金奖、国赛银奖后,双水碾街道打造的又一个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志愿服务项目。
  “沙河是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流,双水碾街道恰好位于沙河的上游,并且成都市两个较大的水厂都在该街道辖区内,为留住沙河水清岸绿,维护饮用水安全,双水碾街道自发成立了一支青年护河志愿队。”双水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随着环境优化,沙河、升仙湖沿线的绿道已成为不少居民的夜跑首选地。由于距商业区、住宅区较远,为了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为夜跑居民保驾护航,在“24小时社区治理”思维下,双水碾街道通过采用“10+5”模式,设立了“灯塔”志愿服务驿站,把社区治理延伸到“下班后”。同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力量“5+N”转换机制,组织“双水碾护跑团”的夜跑爱好者成立“夜行者”志愿服务队,并吸纳医疗、安保、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专业志愿者加入,通过聚焦河道环境治理、夜行安全治理、邻里互助治理、健康生活治理、守望相助治理5大类社区综合治理内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把社区治理服务延伸到夜间,填补了“8小时外”社区治理空白,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区。
  据了解,“灯塔”项目推出至今已有4年,目前已成立1个志愿总队、6个志愿分队,打造志愿服务登记点7个,动员志愿者参与达上千人次,保障夜跑者安全近10万人次,覆盖对象5万余人,不仅让沙河沿线成为居民夜跑首选地,也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灯塔”服务。

志愿队伍“聚合力”
为民服务更有力

  “以前小区里脏乱差,一楼住户占空地,顶楼住户占屋顶,到处搭棚棚,很不安全。地面坑坑洼洼,停车位也少。现在好了,违章搭建拆了,新修的花园越来越多,停车位还新增了100多个,大家都很高兴……”说起小区的各种变化,成华区龙潭街道向龙社区75岁的居民张文辉大爷非常激动。
  位于龙潭街道的向龙小区,作为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已有14年的入住史,居住着两千余名居民。从涉农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向龙社区一度面临矛盾多、问题多的情况。近年来,该社区在辖区两个院落小区探索成立院落治理志愿者联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较好地破解了居民小区公共空间少、楼道堵塞等具有“共性”的治理难题,同时,在院落治理志愿者联盟组织下,辖区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服务体系,促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扩能。
  在院落治理联盟协助下,向龙社区成功完成“成华区首个老旧居民小区大规模违建拆除”,同时,社区居民也基本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2日的活动中,向龙小区院落治理志愿者联盟、朗诗绿色街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获评“邻里好组织”。

志愿活动“促融合”
和谐邻里更文明

  “鸟米粿文化节是我们客家人每年很关注的活动!”“‘红管家’队伍让我们邻里变得很和谐。”“通过‘向阳而行·爱呀’项目,我和几个邻居都成为了家长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一起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日,说起成华区刚刚获评“邻里好活动”的第五届龙潭鸟米粿客家文化节、“四位一体”红管家焕然一新红房子、“向阳而行·爱呀”未来青少年社会心理关爱行动,居民们都会自发点赞。
  如今,每年春天,吃着寄托乡愁记忆的美味鸟米粿,参与龙潭鸟米粿客家文化节活动,已成为成华人、客家人的习惯。近年来,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通过线上鸟米粿客家文化展、创意鸟米粿DIY大赛和线下客家文化文艺演出、鸟米粿文化集市、客家特色巡游游园打卡等系列活动轮番呈现,打造成为独具成华特色、全民广泛参与的客家特色文化活动平台。而以该活动为代表的邻里活动,在成华区遍地开花,社区文化被赋能,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社区邻里关系也因为邻里活动实现了由淡漠到亲密的转变,绘出了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切实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志愿邻居“被需要”
社区百姓更幸福

  “注意防寒保暖,口罩要戴好……”冬季气温骤降,家住成华区香木林·花园里小区的居民们,收到了院落党支部书记王俊平的贴心提醒。王俊平58岁,近日,他与成华区居民胡容、陈红宇、王天雁被评为“蓉城好邻居”。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自从入住龙潭街道华泰社区香木林·花园里小区以来,王俊平一边克服着身体伤残的困难,一边带头义务为小区栽花、除草美化环境,协调邻里关系、化解矛盾,为居民排忧解难,协助疫情防控、文明劝导等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小区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义务为居民开展换灯泡、修水龙头、疏通马桶等志愿服务,在“和谐互助”的小区氛围里,邻里关系更为密切。“刚开始做志愿服务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小区里老年人和租户多,我年龄最合适,也有精力‘管闲事’。”王俊平说,多年来自己的初心没有改变: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谁有困难,他有能力一定帮。
  作为社区“热心人”,王俊平、胡容、陈红宇、王天雁只是成华区众多志愿者倾情助力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华区各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常态化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志愿者成为参与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彭戎
  成华区委社治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