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特别报道-
E3特别报道
  • ·网格赋能 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医”靠
  • ·社区“微网格”提升居民“微幸福”
  • ·微网格长如何履职? 社区开展专题培训
  • ·羊马街道福田村六组关于清理被非法占用耕地的声明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网格赋能 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医”靠

家庭医生为居民测量血压。

  “您好,我是签约的家庭医生,为您进行上门服务!”3月7日上午,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出动了”,他们走街串巷,化作群众健康“守门人”,为患者送去更加精细化的诊疗服务。
  据悉,近年来,该中心依托社区网格,为常住居民及流动人员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网格、大病不出街镇。

精密部署系统摸底
组建家医工作专班

  怎样让百姓看病更方便,如何保障诊疗水准?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了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探索政府主导、家医团队与网格员联动、家庭医生进网格的工作模式——“1+1+N”,即1个家庭医生团队、1名党员、N名社区微网格员,现已成立20个工作团队。这些团队犹如社区的“卫生枢纽”,架起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实现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居民的全覆盖。
  “我们的服务目标是走访一户、满意一家、带动一片,切实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该中心医生赵玉明告诉记者,在社区的帮助下,他们了解了一些特殊群体的家庭和身体状况,并建立了基础信息台账,为下一步精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儿有我的‘分管大夫’,特别了解我的身体状况,把体检结果分析得既耐心又细致。”刚刚详细询问完身体的社区居民刘阿姨满意地表示。这都得益于一张“健康服务信息个案表”,家庭医生将网格员反馈的重点人群及次重点人群信息制成表,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巡诊、转诊、电话咨询、一对一建档……签约患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家庭医生或网格员就能在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

家医融入微网实格
分类服务护佑健康

  “如今咱们辖区不仅设立了家庭医生+微网实格工作室,对部分失能人群,‘家庭医生’还送服务上门。”不久前,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吴传本到网格走访时,居民许阿姨边量血压边夸赞。近年来,中心为了实现分类服务、分级诊疗,以安靖街道8个村、社区的卫生站为点位,打造了家庭医生+微网实格工作室,家庭医生每周固定时间到工作室坐诊,为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相关健康服务。
  73岁的高爷爷是中心的“忠实粉丝”,最近体检发现血压有点高,心里有点不踏实。在工作室内,吴医生帮他测量了血压,同时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高爷爷告诉记者:“我们以前不怎么注意健康,现在有了家庭医生+微网实格工作室,又有医生定期坐诊,看病更方便,心里也更踏实了。”
  “医网融合后,我们中心每个医生都有‘责任田’,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长安介绍说,目前,中心还建立了绿色就医通道,积极响应“五级联动体系”,实行上转下转闭环管理。各村(社区)及网格员摸排发现重点人群救治需求后,及时联系家庭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对需转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家庭医生开具双向转诊单,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快速转往定点医院,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辖区重点人群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人们对家庭医生逐渐从认识、熟识到信赖、依赖,这是进网格带来的百姓口碑。”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家医与网格的融合发展,促使服务体系由“单打独斗”向“多方协作”转变;服务方式由“满足需求”向“定制服务”转变,而“家庭医生进网格”的新模式,也成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途径。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张丽 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