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春游东林艺术村 感受乡村振兴脉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春游东林艺术村 感受乡村振兴脉搏

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乡村咖啡馆。

当地民宿。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

养护农田。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徐徐走来,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艺术村的油菜花也渐次绽放。在这块由“菜花黄”和“大蒜绿”两种颜色调成的“画板”上,已经“绘”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院士工坊、途远民宿、别墅式小区润馨苑以及弥远咖啡和见稻餐厅等消费场景,正在热火朝天赶工“绘制”的还有音乐街区、谷予下午茶餐厅、艺术家部落、成都步科数字化餐饮研发营销中心……一幅春意盎然的天然画卷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东林艺术村聚焦五大振兴,发展治理双线出彩,农商文旅融合呈现,变得越来越“内外兼修”。

用艺术点亮乡村
用价值激活乡村

  如今的东林艺术村颜值高、人气旺、产业兴,村民居住环境好。时间倒回到2018年以前,这里不过是众多村子中的“普通一员”,数百年的稻蒜轮作赋予这里浓厚的乡村气息。现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皆始于2018年的“拆小院并大院”“并小田改大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上市拍租。昔日的周家院子、薛家院子、刘家院子、向家院子按照林风貌建成了“东林汇”“东林里”等新院落,杂交水稻研发(办公)中心、杂交水稻展览馆、院士工坊、会议中心等“破土而出”。第一个超级IP——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也在此诞生。
  2021年成了又一个在东林艺术村打下深深烙印的年份。那一年,东林汇、东林里及相邻的向家院子林盘分别植入了民宿、咖啡、烧烤、餐饮、茶室、说唱、盆景、蜀绣、评书、文创集市、裸眼3D等多元场景以及《牛》《蝶变》等艺术装置。当年3月,第二届天府大地艺术季在这里开幕,东林艺术村乘着春风一炮而红,走出郫都走向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
  走进“村”里,除了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更直观的还有沟端路直“蒜满园”的农业景象。景区入口就是生机勃勃的蒜田。德之源大蒜合作社理事长陈果告诉记者,这一季种植面积200亩左右。200亩规模化种植在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每家每户各自耕作,全凭人工。因为田块太小,机械无用武之地,“(机器)刚一发动就过界了”。若不改变,就不会有现在成片的“大蒜绿”景观。2018年,陈果从钱塘江畔的杭州来到郫都,成立“德之源”大蒜合作社,流转土地近200亩,打破了过去的田埂,进行标准化农田改造,“并小田改大田”推行适度规模化种植,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节省人力的角度说,起码是80%以上,生产效率是过去的十倍还不止。”陈果告诉记者。
  东林艺术村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治理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去年,德源街道按照30户至100户的原则,将辖区划分成183个微网格,并选配了微网格长,7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177个小区及农村散居院落全部实现微网格架构图“上墙”,183名微网格长的手机号全部向居民公开。各微网格分别建立了老幼病残孕特殊群体手册,每月更新,方便开展精准服务。“一区一图一册”成为每个微网格的标配,促进文明创建、关爱帮扶、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等10余项服务事项落实见效。

微网实格作用显现
治理带来品质提升

  在东林艺术村,微网实格治理更是“大显身手”。以润馨苑为例,走进润馨苑,很容易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咦,这里怎么没有防护栏?其实,和大多数农集区一样,因为没有围墙,润馨苑也未能免俗,入住之初居民纷纷安装了防护栏,以求自家安全。但每家每户颜色不同,款式各异,大大伤害了小区的整体美观。“五花八门的防护栏很不好看。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居民肖先生向微网格长曹歌航“吐槽”。相关意见反馈后受到高度重视。居民的安全关切应该受到重视,但小区保持整洁美观也不容忽视。经多方摸索,最后选择了智慧安防,小区引入了魔镜平台,公共区域360度无死角“一览无余”,而管理后台就在微网格长的手机上。智慧手段打消了居民的安全顾虑,纷纷拆掉了防护栏,清爽整洁的小区环境恢复“出厂设置”。
  润馨苑的居民与其他城市小区居民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们过去都住在林盘院落,从事农业生产。虽然住进了小区,但依然有劳动耕作之需。农具、农资、杂物放哪里考验着各家各户的“收纳能力”。一旦乱堆乱放必然就显得凌乱。入住不久,这方面的苗头就已显露。微网格长曹歌航收集到“线索”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坝坝会,大家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在每家每户后门区域安装统一的储物空间,颜色一致、材料一致、风格一致、规格一致,这处“多”出来的建筑一举解决了实用和美观问题。
  微网实格机制在润馨苑治理中作用显著,不仅让小区美观整洁、秩序井然,还给居民带来了实惠——房屋租金大幅提升。润馨苑紧挨着城市却坐拥绝美的田园风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就十分抢手。受益于微网格做“实”带来的品质提升,更是成了“香饽饽”。一套三居室带院子的房屋年租金达到了5万元,另外一套二居室房子的租金也有2万元。
  又是一年春三月,东林艺术村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透露着原生态,充满了川西林盘往日的生活气息,是有灵魂的。这是其他乡村景区不易获得的沉浸式体验。”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住在这里的居民真是幸福啊!”

小环线加速成“环”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眼下的东林艺术村除了“好看”,便是“好忙”。“走在前列、起好示范”,这八个字时刻提醒着郫都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高层面的乡村振兴?如何以乡村振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着这些思索,郫都区集成推进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全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东林艺术村所在的“锦绣东林”片区便是“八大片区”之一。
  今年8月,郫都区首届“天府粮仓·东林艺术季”将在东林艺术村举办,目前正在加紧筹备。其中,由规划馆、大地音乐厅、成都步科数字化餐饮研发和营销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谷予下午茶餐厅、艺术家部落、成都市郫都区科创新城园林酒店、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郫都区基地、省级示范园区加工中心和润馨苑组成的“天府粮仓·东林艺术季”小环线正在加速成“环”。
  “小环线一圈大约2.4公里,涉及的10个点位覆盖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比如步科一期打造田园办公、生态研发中心,体现的是产业振兴;谷予下午茶餐厅体现的是人才振兴;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郫都区基地对稻渔种养进行了升级,具有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智慧种养等特点,体现的是生态振兴……”“锦绣东林”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已经呈现给游客,有些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很快就将形成‘闭环’。届时,大家来东林艺术村游玩体验将更加提升。”
  当前,德源街道围绕郫都区“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目标定位,按照“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把握科创新城和清水河科创走廊建设契机,立足桤木河、林盘和田园的良好生态本地优势,充分实践土地制度改革成果,重构乡村空间格局,导入科创动能和城市动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集成“科创乡村+生态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示范建设,实现产业高质量、环境高品质、农民高收入的“锦绣东林”愿景,力争成为郫都展现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成果的响亮名片。“春暖花开,踏青正当时。欢迎大家约上三五好友前来,去赴这场春日盛宴!”“锦绣东林”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德源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