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兴隆湖一角。
漫步麓湖的清水河岸、邂逅天府公园的莫奈花园、领略兴隆湖有机生长的城市形态……眼下这一切,会让一个在成都生活的人觉得,城市并非只能是远离绿色的孤岛,城市可以是一座公园,住在公园里的人,幸福感爆棚。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公园城市先行区,四川天府新区始终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市“样板间”,持续地善行善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一个月前,《人民日报》两个版接连点名天府新区,把近年来天府新区在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中先行先试、闯出新路的成功实践娓娓道来。
其中就提到了坐落于兴隆湖北岸的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这座由10多个建筑模块错落“堆叠”而成的现代化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外墙的玻璃幕墙采用三银双中空玻璃,热反射性能和保温性能更好,夏天室内温度能比室外低9摄氏度。通过合理设置采光天井、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可以有效减少白天开灯时长,可让该大楼每年节省用电约186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
这,就是公园城市的底色。如今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在天府新区更变得处处可见。
今年上半年,天府新区还打造了安公社区、麓湖公园社区2个“近零碳社区”试点,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工作经验在“成都-C40绿色繁荣(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启动大会”和C40绿色繁荣社区与清洁建造项目中国区域论坛上进行了案例分享。安公社区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出席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绿色繁荣社区会议,并作为全球10个绿色繁荣社区试点项目进行展陈分享近零碳社区建设情况,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做了相关报道。
在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的指导支持下,安公社区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公园城市先行区为统领,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社区化、场景化推动“近零碳”创新实践向市民生活延展、向公园城市推衍,探索出了具有新时代公园城市特色的低碳绿色社区建设的“安公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厚植城市发展优势的绿色低碳之路。
近年来,安公社区对照指标体系明确“主攻方向”,实施了“五绿”空间改造,完成屋顶花园建设6000平方米,围墙垂直绿化500平方米,成功打造市级花园式街区试点,减少了二氧化碳总体排放量。增配节能减排设施,打造成都首个社区生物有机垃圾处置循环中心,实现80%以上的有机垃圾就地处置,开发广场雨水收集系统以及水循环再利用,推动节约用水3500吨/年。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应用,建成成都首个电能自给的零碳社区党群中心和电池组节能小区,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电设施和生物质能利用装置,推动实现社区全年节约能耗5万余度。
听群众心事,办惠民实事。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牧华菜市正式对外开放营业。该市场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全部品类,为辖区百姓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惠。
“如今我们小区门口就有菜市场,以后终于不用跑远路去买相因了。”家住南湖春天的刘阿姨是牧华菜市开业后的第一批客人,她说,以前就近买菜只能在零零散散的蔬菜店或者生鲜超市购买,贵一点不说,选择也不是特别多。如今牧华菜市的开业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华阳街道一心社区党委书记徐玉英表示:“牧华菜市的开业就是聚焦群众需求,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实事’。”
这便是天府新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居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天府新区依托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在村(社区)全覆盖开展了“万件民生实事攻坚行动”,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主线,以“民生实事”托起了群众“大幸福”,让幸福新区更有了内涵、更有了温度。
不久前,天府新区2023年十大重点领域项目公布。今年是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深化提质之年,天府新区将以“教育、医疗卫生、全龄友好社会营建、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公园城市品质社区创建、人才安居、文化旅游、全民健身、城市交通治理优化、生态惠民”等领域为抓手,让住在公园城市里的人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深化提质之年,天府新区将聚焦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社区治理痛点、难点,让新区居住环境持续优化,让新区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微网实格工作、主题示范社区建设等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走出一条富有公园城市特质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华西社区报记者 朱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