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17 特别报道-
E17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17特别报道
  • ·行绣花之功固社治基石 织百姓锦绣生活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青白江区委社治委

行绣花之功固社治基石 织百姓锦绣生活

青白江一隅。摄影周琦

  6年前,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一辆辆中欧班列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通达全球,标志着青白江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舞台上进入了高速前行的快车道。
  近年来,青白江产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青白江不断推动着多元产业蓬勃向上,同时高效回应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社区,为辖区居民构建了让人放心、安心、舒心的“生活港湾”,品牌化、项目化、场景化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2017年,青白江区委社治委成立,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在实践探索中积极作为,主动破瓶颈、解民困、创品牌、优服务,逐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A

开行“社治专列”
擦亮“社治港”品牌

  民生是幸福之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青白江区委社治委打出“组合拳”,推出一系列服务民生的措施,以“能融合、可输出、有温度”为核心打造“社治港”品牌,将社治品牌作为加强建设社治共同体的纽带。
  “社治港”品牌围绕“勤治理、亲治理、汇治理”三大治理路径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区级社治港湾、镇街社治港口、村(社区)社治码头、小区服务集装箱”四级发展治理体系。同时,利用社治品牌与新都、彭州、金堂联手,共同构筑成都北部城市社治联盟,建设产业社区邻里聚落,共同下好社区治理“一盘棋”。
  围绕“勤治理”工作,青白江区出台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职业化岗位薪酬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制定《青白江社区专职工作者宝典》,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引育留管用”机制,持续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分层分类开展培训,赋能提质专职队伍。同时,实施“社区亲治理2.0”项目,鼓励一千余名居民自主策划、包装、实施小微民生项目56个,通过“发起人+居民参与”“社区支持+居民众筹”等形式,带动居民参与小区自治。
  为进一步丰富“社治港”品牌内容,青白江区发起了开行“社治专列”品牌活动,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社治专列“小红帽”“小广播”“安居包”系列行动,收集居民诉求意见,发布居民需求清单,孵化培育自治组织,以实践经验形成社区治理典型案例,构建了“挖掘需求-发布清单-培育主体-分享案例-推出成果”的工作闭环。
  在开行“社治专列”品牌活动的号召下,青白江区整合“专职、专业、兼职、服务、自治”5类力量3.8万余人,孵化培育居民自治组织620余个,带动居民5.2万余名参与社区治理。

B

凝聚善治力量
推进“微网实格”治理

  社区治理水平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梦”,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理体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治理队伍,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青白江区秉承“党建引领强网格、一支队伍抓网格、多元力量聚网格”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微网实格”治理,以“83个总网格+362个一般网格+ 2049个微网格+534个专属微网格”建立立体化全覆盖治理服务网格体系,为提升基层精细化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按照党员优先、组长优先、退役军人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青白江区选优配强347名专职网格员、5573名微网格长(员),推动3072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636名镇(街道)干部和640余名社区“两委成员”按需编入微网格队伍。统筹“专业、专职、兼职、服务”四类“微力量”近4万人,采取计件+积分方式,建立“平时+应急+其他”三类“微激励”,打造“誉府会客”等服务“微阵地”305个,从人、财、物方面做好微网格工作保障。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青白江区实行“干部+群众”双主体、“平时+战时”双机制、“吹哨+报到”双循环机制。截至目前,已处置微网格事件1242条,上报事件办结率达98%,居民满意度达95%。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细处着手,青白江区正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把社区治理的成果落实到居民切身感受上,多元“合一”奏起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大合唱”,让居民在个性化、精准化的社区服务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畅想新篇章
营建“三大场景”打造现代化社区

  一个个民生项目、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为居民幸福不断“加码”,彰显着城市的温度与深度。如何让居民对社区更认同、有感知、愿参与?接下来,青白江区将以营建“站室有亲”“街巷有品”“幸福有感”三大社区场景,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生活便利的现代化社区,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延伸,以社区花园、社区微更新、社区美空间、社区商业示范场景等建设大力推进主题社区创建,同时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持续开展示范社区创建,大力推动未来公园社区建设,不断丰富智慧应用场景,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夯实服务“软实力”。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