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丹景街道
“菁菁苗圃”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在成都东部新区丹景街道柏树村,有一个农迁安置聚居点,周边区域散落堆积着各类耗材残渣,居民随意开辟土地种植农作物,闲置场地被占用……聚居点“零散碎脏乱差”的局面,衍生出的是疏离的人情和冷漠的邻里关系。不过,随着该小区共享花园“菁菁苗圃”的打造,如今这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及组织成为了“社区合伙人”,小区自治队伍逐渐成形成势,小区脏乱差环境得以改善,邻里间逐渐凝聚起了向心力,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
柏树安置小区是双简快速路建设、雷打石滑坡地灾整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等项目配套建设的开放式安置房聚居点,始建于2009年。2011年10月,小区交付分房,共有5个村8个社的居民陆续入住。然而,“新居民”原有的人际关系被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被迫改变,居民过去散居的生活习惯和入住后的集居大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私自占用楼道、随意养鸡养狗、高空抛物、占用空地种菜、构筑违法建筑等不文明行为和乱象时有发生,居民各自为阵侵占公共空间。投诉频发,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使邻里关系跌至“冰点”。
居民入住几年来,针对该小区存在的顽疾,面对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柏树村“两委”再也坐不住了。
2013年,针对居民反映的小区没有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问题,柏树村“两委”利用小区建设闲置空地,协调成都二绕建设方免费为居民修建了一个占地3200平米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有效解决了居民文体、教育、休闲、办事等需求。2018年,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利用小区两端的闲置土地,修建了两个停车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2019年,针对私占楼道、乱停乱放、违规搭建等乱象和行为,柏树村“两委”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从当时的效果看还不错。
时隔几年收效如何呢?文化广场建起来了,但里面的设施绿化破坏严重,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停车场建起来了,但乱停乱放依然严重;小区内违建拆了,居民又到小区外搭棚养鸡养狗。小区治理再次陷入僵局,村“两委”也意识到,小区治理存在误区,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柏树村“两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实施“政府搭台、组织助力、居民唱戏”的“合伙人”治理路径。2022年1月,村“两委”干部组织人员深入小区,展开宣传发动和民意收集,锁定小区突出问题。小区14幢安置房,由每幢居民自行选出一名居民代表,会同村“两委”、社会组织共同商议,确定小区治理实施先后事项。
2022年4月,根据前期民意收集情况,经村“两委”讨论,首先将小区周边环境整治纳入社区保障资金微更新“菁菁苗圃”项目并通过议事会审议,获得丹景街道的备案批复。作为成都东部新区101社区微更新项目之一,获批项目立项资金。
“菁菁苗圃”项目从启动到建设再到投用初期,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如项目场地所涉种植户要求村委会对其进行赔偿,否则不准施工;修建花园梯步时有居民提出异议,要求拆除;在种树、种花、浇水和日常管护等环节,常常缺少人手。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柏树村“合伙人”治理路径得以大显身手。村“两委”召集居民,选派居民代表开展民主协商坝坝会。充分尊重在地风俗,协调施工方将花园梯步重新选址进行修建。调动居民积极性,组建园艺志愿者队伍。合伙共治模式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共建共治共享的契约精神、积极参与的共同体意识、邻里和谐的小区氛围逐步形成。
同时,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让更多的花卉苗木免费捐赠到小区,再由志愿者队伍们精心栽种管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菁菁苗圃”呈现在众人眼前。
现如今,“菁菁苗圃”花草长势喜人,整个共享花园维护管理有序,茶余饭后总有很多居民在此散步休憩。“菁菁苗圃”让更多居民开始参与进公众事务中,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小区居民“合伙”参与自治、自组织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组织牵头、民意征集、民主协商、合伙共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路子。
柏树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柏树村将以居民民主协商、共同参与自治为主线,构建“五位一体”自治组织网格架构,壮大社区合伙人队伍,不断优化群众的生活体验,让群众参与更加切实有效,治理成果更加有形可感。
华西社区报记者 朱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