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7 特别报道-
E37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37特别报道
  • ·产城融合 三大转变夯实公园城市底色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

产城融合 三大转变夯实公园城市底色

合作街道以“公园+”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赋能。

  联合 80 家企业、辖区消防站、卫生服务中心等,成立党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晨风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辖区织密资源“融合网”激发“两新”组织活力,打造“社企联盟”品牌。晨风社区以“社企联盟”为支点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区公益基金“和”基金成立以来,主要用于社区公益项目的策划执行,以及对社区居民及成员单位职工中的困难群体开展应急救助。

“标准化配套”向“精准化服务”转变
“社企联盟”设立公益基金服务于民

  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晨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基金作为加强社企合作的有效桥梁,搭建社区公益合作互助平台,整合资源,满足需求,推动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建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同体。”
  据悉,这一年,“社企联盟”不断提升效能。服务项目不断,线上开展“政策推送”等功能,线下进行政策宣讲、消防体检;交流互动频繁,举行“党史学习进企业”、篮球赛等活动;党建联建合力,推出党员家长进课堂、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未来,该社区还将持续深化“社企联盟”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创新,推动社区、“两新”组织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放共享、联动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晨风社区还依托新综合体“家门口的党群美学智慧生活馆”,引入辖区“社企联盟”单位联合办公,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社区空间建造”向“社区场景营造”转变
“漫生活服务馆”丰富多元化生活

  亲子阅读、儿童教育、便民政务、生活家政服务……在中海社区的“漫生活服务馆”,社区“妈妈团”成员园园以“轮岗”的形式参与服务,解决了灵活就业问题,“不仅能带好孩子,还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就业大门。”
  据介绍,“漫生活服务馆”遵循刚需生活、品质生活、智慧生活、多元生活的服务理念,利用数据库收集并覆盖社区居民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下服务响应和线上延展服务,多元化、便捷化地满足居民需求。
  立足国际化社区的定位,通过非遗文化茶道赏析会建立了茶文化自组织,以传播传统文化及促进中外友谊为目的,促成社区文化交流;以宠交友,建立“宠爱家”临时宠物托养中心。
  “社区利用自组织优势,完成圈层辐射,建立自组织平台和平台管理体系,推动由‘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中海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漫生活服务馆”的有效运作,社区孵化和培育了社区社群雏形4个、居民自组织队伍4支,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服务辖区居民达到3000多人次。

“社区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社区”转变
“一院一品”打造“公园里的家”

  幸福家、平安家、康养家、廉韵家……在顺江社区,居民们都有“公园里的家”。社区围绕“一院一品”建设,建构“113+N”网格治理体系,即坚持“1个核心”、建强“1套机制”、织好“3张大网(大党建、大民生、大治理)”、做实“N项服务”,形成“居民列单、网格收单、社区解单”三级清单,建立“1+4”网格“党建+治理”格局,打造公园里的幸福家、平安家、康养家、廉韵家4个主题院落。
  同时,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律师、民警、医生等多元志愿“微力量”入网入格,实现治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截至目前,开设书画、茶艺、摄影等专业培训班10余个,开展交流活动30余次;成立“退役军人集结号”“社区青年号”“智慧妈妈”等自组织13个,服务居民1.5万余人。
  “身临公园,心属社区。”合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今年持续依托清水河绿道、中水湿地公园等良好的生态本底,以顺江“公园里的家”、中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晨风“美学智慧生活馆”为阵地,以产城融合理念为引领,鼓励社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模式和功能组合模式,推动社区全力营造特色化、品质化的生活服务场景,从而实现由“标准化配套”向“精准化服务”转变、由“社区空间建造”向“社区场景营造”转变、由“社区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社区”转变,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夯实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底色。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