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大丰街道
锦丰微网之家。
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
“丰行侠”参与社区共治。
“以前大家时常有闹得不愉快的时候。”说起小区最初的情况,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锦丰社区的胡民贵坦言,自己所住的锦丰新城作为全市最大的保障租赁住房小区,人口结构复杂,特殊人群占比高,产生的问题多,管理难度大,是曾经人们口中的“问题小区”,如今的“由乱到治”,离不开街道精细化的治理。
精 细 化 治 理“精”在哪?精细化的模式又为基层治理带来了什么?今年以来,为解决原有网格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大丰街道坚持以“微网实格”治理创新解决超大小区管理服务“热点多、燃点低”的痛点难点,统筹组织结构重塑、多元力量集成、制度体系配套、治理机制深化,初步实现了党建引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用“绣花功夫”绘就了一幅幅小区幸福安居图。
谈到网格工作时,大丰街道锦丰新城的微网格员蔡如欣仍对一件事记忆犹新:今年1月,蔡如欣像往常一样将做好的午饭送到小区C区5栋的独居业主陈大爷家中。屡屡敲门,屋内始终没有反应,蔡如欣立刻叫来了微网格员同事与物业将门打开。“后来将陈大爷送上救护车,我才晓得他是犯了心梗,再晚一点点可能就要出大事。”
作为全市最大的保障租赁住房小区,在锦丰新城,像蔡如欣一样的微网格员还有86人,他们每天行走在小区中,将每日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与信息反馈。然而一年前,蔡如欣却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实”。作为社区志愿者,最初她一人负责管理、服务的居民有好几十户。“遇上收集居民意见、入户排查等工作,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由于锦丰新城小区的特殊性,庞杂的日常工作常让她感到力不从心。“把人认清楚都难,更别提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了。”
今年,大丰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尝试“微小化”划分网格、“属地化”统筹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多元化”提供保障,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划分街道“微网实格”五级责任体系:书记、主任抓全局,分管领导包社区,街道干部包小区(院落),社区“两委”包楼栋,微网格员包住户,层层压实责任。建立起“核心户+邻里哨+专业岗”的微网发现机制、“线上+线下、分级+分类”的微网响应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微网服务机制。
“在整个街道,我们把社区、小区里的居民、志愿者发动起来,微网格就有主心骨了。”大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丰街道已划分形成15个社区总网格、140个一般网格、1506个微网格、71个专属网格,配置140名专职网格员、2172名微网格员。
近年来,大丰街道已在140个网格中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发挥网格党员、党小组长的引领作用,引导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向社区下沉、向微网格延伸,并通过创新“一站三长”服务机制,形成党员服务长、平安网格长、文明劝导长三张责任清单,制定微网格员进入退出导则。通过积极开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典型宣传和“做好微网格小事”等培训活动,强化网格员责任感、荣誉感和“守土尽责”能力,不断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岗哨根基。
如今,在大丰街道,已初步建成了一支“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办得成事”的优秀治理队伍。工作推进以来,街道小区治理矛盾同比下降26%。随着人、财、物在微网格中盘活涌动,居民们的情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小区的人情味儿更浓了,社区里,居民们跟着微网格长加入合唱队、舞蹈队等,厚植起文明生活的新风尚。
一天中午,在大丰街道高堆社区,外卖小哥张志超在微网格员微信群中发出了一条语音消息:“我刚刚在路边捡到了一个书包,麻烦你们将图片在周围社区网格群传播一下,看看是哪个小朋友的。”作为一名外卖员,在大丰,张志超还有另一个身份——“丰行侠”。
据统计,大丰街道外来人口超过40万人,其中,辖区内有美团、顺丰等10余家配送企业,共有2000余名从业者,形成了工作站点密集分布、从业人员浸入群众的工作格局。2020年10月,大丰街道为这些快递人员起了一个新名字:丰行侠。“丰行侠”犹如一个个“移动探头”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承担收集信息、应急处理等社会职能。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丰街道通过在社区级网格集成打造“微网之家”一站式服务微阵地,加快推进“一网(响应网一网统揽)、一码(微网格员一码报到)、一端(手机端连接,两平台使用)、一键(特殊人群一键紧急呼叫)”建设,强化便民服务、应急医疗、居家安全、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资源和力量下沉。“比如,针对锦丰新城小区300多名高龄独居老人反映最突出的助餐问题,我们和丰行侠联手开设了‘锦丰号’送餐车。”大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送餐上门,社区还与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展开合作,在小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兴趣班等活动,让居民有参与感、幸福感。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