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6 特别报道-
E66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66特别报道
  • ·搭平台扩销路 通济山货变“俏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彭州市通济镇

搭平台扩销路 通济山货变“俏货”

山货“触电”变网红。

  “谷贱伤农”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意思是说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增反减。过去,彭州市通济镇凤坪村的村民也曾遭遇类似情形,以竹笋为代表的山货产量很高,但价格却被游商“杀”得厉害,导致产量高产出不高。如何让农民的山货既增产又增收?近日,记者专访了通济镇党委书记周琳。周琳透露,凤坪村今年利用闲置的卫生站建起了“众享·坪台”山货销售市场,拓宽销路,为村民带来实惠。以竹笋销售为例,这一季平均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3元。曾经的买方市场逆转为卖方市场,农民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搭建“众享•坪台” “山货”开始网上卖

  凤坪村地处龙门山山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坐拥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生长环境,凤坪村广泛发展以竹笋、洋姜、瓜果蔬菜、三木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特别是笋类,每年出产竹笋约300万至400万斤,还有产量不少的山黄瓜、嫩南瓜、栏杆豆、野生雪芽菜、枳笼包、蕨苔、折耳根等山货。过去,因销售渠道不多、游商散贩上门收购打压价格,导致农户光吃苦不致富。面对现状,今年在通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凤坪村“两委”发动群众利用闲置卫生站打造了以山货市场为核心的“众享·坪台”,开启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致富增收探索。
  “众享·坪台”建好后,电商成为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山货变为“网红”。电商团队“鲜采世家”嗅到了商机,相中这里有场地、有空间、有产品的优势,主动与凤坪村对接,洽谈后即决定入驻,次日带货。村里特产“触网”后,不仅在省内广受欢迎,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日销售单量从早期的三四十单猛增至现在的上千单。不仅提升了销量,也提振了凤坪村民的种植信心。“山货能在网上卖,明年我还要多种点。”一位村民对通济镇帮助打开销路大加赞赏。

信义积分制“上线” 助推乡村振兴

  过去,游商散贩进村收购山货,压价不说,村民还得“追着”卖,生怕错过了销售时机,导致卖山货和干农活之间时常有冲突。“众享·坪台”建好后,坐商以此为阵地,村民随时来随时卖,不再担心因忙农活儿而无法及时卖山货。“以前卖笋子靠自己联系商贩来收,不仅要将就他们的时间,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有了山货市场,随时挖随时卖,不耽误干活儿。”村民直夸“村上干了件大好事”。
  据悉,凤坪村还采取信义积分制,村民每销售一单可获取相应信义积分,积分则可兑换农资,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除了山货“触电”、坐商稳市,凤坪当地回乡创业青年童爽还发挥长期经营农产品的渠道优势,将凤坪竹笋卖进了商超,提升凤坪竹笋销量和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众享·坪台”建成改变了过去村民卖货的“弱势地位”,从“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购货端引入了竞争,今年凤坪村笋销售季,总计增收百万余元。“今年我们每亩至少多了一千到两千元。”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打响凤坪山货品牌 带动增收致富

  “‘众享·坪台’山货市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的一次探索,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村级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引导、社会组织(合作社)带领、村民(农户)自发参与的方式,多方联动共同促进产业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周琳表示。
  市场建起来,还得“活”起来。凤坪村几家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党员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承接了山货市场运营。因为收货周期长、收货地点固定、收购价格更高,山货市场在今春的竹笋销售中“一炮打响”,得到周边村民的广泛认可。“市场建起来以后,附近村民都喜欢把笋子拿到我们这来卖,除了本村,还有磁峰、海窝子、圆通坝、天台山等村(社区)的笋子都来这里交易,今年以来我们村交易的竹笋总量超过78万斤。我个人日均收购量也超1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预计这个数据还要持续上涨。”山货市场坐商王敏透露。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引入冻库和风干机等现代科技,逐步健全农产品产业链。探索纯销售向粗加工转变和粗加工向深加工进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对接大型商超和食品工厂,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正打响凤坪山货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更多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周琳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