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97 特别报道-
E97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97特别报道
  • ·温情寄语·催人奋进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温情寄语·催人奋进

杨君伟“指书”祝贺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周年。

  

社区报走过十年 读者“指书”祝贺

  2018年8月,华西社区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书法奇秀“染指书”指尖舞墨生禅意》的文章,文中擅长“指书”的“奇人”名为杨君伟。用手指创作书法作品与用毛笔创作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困难在于手指蘸墨量有限,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墨汁准确地书写到宣纸上,因此,“指书”多以行书或草书为书写体。
  杨君伟的“染指书”学了三年,他师承大师刘伯骏,颇有造诣,但他仍在不断练习与钻研。
  那次接受记者采访后,他就与华西社区报深深结缘。如今,杨君伟担任成都市金牛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草书研究学会研究员,并荣获“2020-2021年度十大天府文化风尚人物”。
  得知今年是《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年,杨君伟特意“指书”祝贺:十年风雨兼程,十年青春如歌——祝贺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周年。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慧媛

读华西社区报 助老院换新貌
□读者李渝生

  时间真快,不经意间,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年了!在过去十年里,作为一名忠实读者,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跟随社区报体验攀枝花康养,参加兴隆湖畔健步行活动、成都全国老博会、大邑县安仁古镇摄影采风……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社区报帮助下,参与老旧院落提升改造所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我居住的院落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22年下半年实施政府改造项目。咋个做好这件惠民实事,这是当时面临的新题难题,居民们心里没底。
  我从近年来社区报多次报道成都多地老旧院在改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好的做法中,认真进行了收集梳理,并选择性地去采访报道中提到的改造得好的典型院落实地考察学习,汲取智慧,再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向院委会提出了改造建议。
  改造前,住户们长期担心的最大安全隐患是“三管一线”(燃气管道、供水管道、排污管道以及车棚充电线)。改造更新后,院坝绿化、智慧安防、休闲凉亭等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不少媒体、社区代表纷纷来本院学习交流,我还作为住户代表现场介绍有关情况。
  得益于华西社区报关注社区老旧院落改造的系列深度报道,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改造才得以顺利实施,没留遗憾,达到了较好的居住环境提升效果。从这件事,我切身感受到华西社区报真的是读者的良师益友、工作生活的好帮手贴心人。
  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年,我读华西社区报十年,受益匪浅。
  华西社区报,十年坚持与努力,十年创新与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已成为深耕成都社区的一支媒体劲旅。我衷心祝愿“你”,明天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心中的“家园”
□读者杨力

  我与《华西社区报》结缘,是在2017年7月12日。那一天,我创作的文章《母亲入党》登上了《华西社区报》“家园”版,我很高兴,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母亲,把根据她的真实经历写下的文字变成了铅字的喜讯告诉了她。不久,在拿到这张社区报后,我又第一时间呈现给母亲,戴上老花镜的母亲读得很细致,脸上不时洋溢出很久没有过的骄傲和喜悦的神情。
  其实,早在这之前,我关注《华西社区报》已经有很长一阵子了,从她2013年诞生,定性为“社区报”的那一天开始,就感觉她很亲民。《华西社区报》从创办开始,一直致力于与社区融合,举办的各种亲民活动广受欢迎,比如之前组织开展的全家游三峡、亲子攀岩趣味赛、慈善迎新跑、社区好书记评选等活动,让大家既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融洽了报社与社区、社区与居民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
  《华西社区报》还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和推动社区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今年5月,《华西社区报》与成都市多个部门联合举办成都社区商业与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为建设全龄全时多元社区商业与服务的发展献言建策,共同探讨社区商业与社区便民服务有机融合的创新之路。《华西社区报》正逐步成为引领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帮手和广大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娘家参谋。
  直到今天,我一直视《华西社区报》为自己精神伴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报持之以恒地为广大读者办好办实了一个“家园”副刊版。因为这个阵地的存在,报纸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广大作者的关注,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我也时常从中受益,比如今年1月13日“家园版”刊登的《朴素的团年饭》一文,从一顿饭写到“吃饭有仪式,对粮食才有敬畏之心”,从而引伸出“窥谷忘返、望峰息心,豁达的一种人生态度”,意境深邃,让人受益匪浅。
  转眼,《华西社区报》已创刊十年了,衷心祝愿这张报纸勇立潮头,保持创新而富于担当的风骨,继续助力社区文明与进步,成为广大社区居民心中真正的精神家园。

十年同行 亦师亦友
□读者李兵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的散文、诗歌作品零星地在《华西社区报》发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依然可以从中窥见自己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从当初在报刊亭购买,到如今在网上阅读,我一直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
  《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年来,我和报社的副刊编辑、记者建立起美好的情谊。尤其是近年来我从事社区文化宣传、文化艺术类景区活动传播,促使我与华西社区报社的联络更为紧密。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十年来,我从读者、作者到民营文化企业的宣传工作者,在角色不断转变与融合的过程中,《华西社区报》亦师亦友伴随着我一路凯旋一路歌。十年砥砺前行,十年创新蝶变。在纸质媒体遭受网络冲击之下的《华西社区报》依然笃定前行,这份情怀与担当让我感佩不已。《华西社区报》创刊十年了,我衷心希望这份报纸能够长久地办下去,更期待着报社记者们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当然,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期待着自己的文学作品能不断在“家园”副刊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