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菌类的生长。
观察小实验。
参观学习。
体验传统古法酿造技艺。
孩子们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
暑期已开启,除了有“官方带娃”的各类社区托管班,还有趣味性十足的特色研学游,既能学习知识,又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欢乐。快跟随本报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科普环保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继续进行。当天,第四期“水无界”生态文明研学活动落下帷幕。当地40余名青少年参加。
上午,青少年们现场参观学习景观堰、气盾闸、折流景观湿地、原野河滩、生态塘库等生态知识。随后开展水质检测实验,学习地表水的五类划分等知识,并动手进行盐水动力车科学小实验,了解盐水动力车用盐水提供动力的概念,镁片和碳片在盐水(电解质)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电流,让小车“动起来”。
下午的研学活动从“水滴小侦探集合”情景剧赏析体验开始,青少年们安静有序地参观水无界展厅“天人合一,水造天府”“治蓉兴蓉,其枢在水”“天府蓝网,沱江实践”“滴水之识,美丽新篇”四部分,认真学习、积极提问,聆听成都的重要治水历史与现代治水实践,了解沱江流域的治理践行以及七大亮点技术。
在水知识问答区,青少年们驻足欣赏关于水的自然、历史、人文,参观科技感十足的灯影秀,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梦幻空间。最后,大家来到祈愿未来池,写下对水的寄语,祈愿“绿满蓉城、水润天府”。
在行中学,在学中思。此次水无界生态文明研学之旅让三道堰的青少年们在“行走的课堂”上探索水的奥秘,传播水环境保护理念,弘扬水生态文明,争当爱水节水践行者。
三道堰镇号称“水乡”,徐堰河和柏条河穿镇而过。今年,三道堰镇以“追溯水文化、探索水科学、守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系列科普环保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将举办10期,目前已经开展了4期,旨在丰富辖区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引导青少年守护美丽河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节水爱水护水习惯。
7月13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唐家寺社区、白马村分别组织辖区数十名“萌娃”开展暑期研学游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长在生产线上的蘑菇是什么样的?”唐家寺社区的研学游活动在弥牟镇一家专门生产食用菌的企业进行,工作人员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工厂化栽培技术等,还参观了蘑菇融合发展科普教育基地,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孩子们介绍了蘑菇工厂的奥秘。
“醪糟又叫做甜酒,是糯米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产生的风味食品。”在白马村开展了“小小酿酒师”主题研学活动。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了酿酒工艺及相关知识,孩子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体验了传统的古法酿造技艺。家长们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开拓视野与知识面,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
据了解,两场研学活动是弥牟镇紧扣群众“家门口”的期盼打造的“弥小童·系列研学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将持续围绕自然教育、科技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普法教育六大主题,结合辖区研学资源,满足未成年群体“玩+学+爱”的需求,让大家在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研,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
7月15日,一场以“别样三伏天闻香识药赴健康之约”为主题的暑期亲子体验活动在金牛区西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数十组亲子家庭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认识常见中草药,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共同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走进古色古香的中药房,一股混合着草本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在西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师的引导下,通过看其形、闻其味、触其质“零距离”辨识中药材。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各亲子家庭分组“竞赛”,识别不同的中药材,最终用时最短的队伍赢得了精美的小礼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在体验环节,中医带领孩子们用艾绒制作艾条,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艾叶的药用价值、艾灸对身体的多种益处以及艾灸文化,还学会了艾条的基础制作方法。随后,孩子们活学活用,为爸爸妈妈们“灸”了一把,在实践中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独特魅力。
当天是今年的“头伏日”,西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亲子家庭安排了制敷贴的特别环节。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不仅学习了三伏贴的功效及适用症状,还了解了如何准确找到身体上的各个穴位。随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调制药膏,亲手制作三伏贴,这份亲子共同完成的“作品”凝聚着家庭的温馨与爱意,也承载着传承中医药文化、呵护家人健康的宝贵记忆。“这样的亲子体验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小朋友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我们大人也获益不少,希望以后能经常开展类似的活动。”家长屈女士说。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胡晴琴 刘俊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