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人物-
E3人物
  • ·一位彭州“快递小哥”的暖心故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他走村串户送快递已有8年,去年送件数量超6万单

一位彭州“快递小哥”的暖心故事

戴思斌(右)帮居民从几公里外取回快件后,每单收取1元报酬。

戴思斌每天频繁接打居民电话。

戴思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快递单号。

  “来,睿睿,这是你的。”“喂,放到开心超市哇?好!”8月23日,彭州市丹景山镇石洞埝社区凤仪河畔小区圆形花台,“快递小哥”戴思斌一边跟客人打着招呼,一边接着客人的电话。记者惊讶他能叫出客人的小名,他则很自豪地说道:“我往这送快递都8年了,好多小朋友都是看着长大的。居民都比较熟悉,他们人一到,我就可以马上把快递给到手上。”
  戴思斌是彭州武备村的“上门女婿”,说是“小哥”,实际上已有57岁了,目前的工作是石洞埝社区、石河村、新春村、武备村4个村(社区)居民共享的“快递小哥”。据他透露,平均每天送快递超过180单,全年仅在快递网点春节放假时,他才休息几天,去年送件超过6万单。
帮居民“跑腿”“业务”遍及4个村(社区)
  戴思斌送快递的工具是一辆四轮电动车,车的后座上放着“一堆”一元钞票,在流行移动支付、扫码付款的当下,这着实让人“吃惊”。戴思斌解释说:“这都是客人给的,每单就1元。”1元的报酬,戴思斌要做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跑腿”。“客人的快递到(丹景山)镇上的快递驿站后,就告诉我快递单号,我去帮忙取件,再送到他们手上。”戴思斌说,需要寄快递的居民也把货品交给他,由他带到快递网点,这个服务是免费的。
  戴思斌为何能同时做4个村(社区)的“业务”?这还得从当地的镇情、村情说起。常规思维里,快递就该送上门,至少应放在离家较近的驿站或者快递柜里,但在乡村地区却不是这样。丹景山镇距离彭州市区10余公里,居民的快递目前基本上只能送到镇上的营业网点,居民收到单号后要自行到网点取件。戴思斌用自己的勤劳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几公里”,同时赚取1元的微薄报酬。
  据戴思斌透露,从事“跑腿”业务已有8年了。他原本的工作是开拖拉机,后来拖拉机业务少了就外出打工,但打工经常收不回工钱,于是又回到彭州来。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人家说专门坐车去隆丰(比丹景山镇更靠近彭州市区的场镇)拿快递,这让他“产生了想法”。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发现不仅有人坐公交车去拿快递,还有人坐三轮车去拿。“如果算成本,那就太高了。当时,从丹景山坐三轮车去隆丰要10元,往返就是20元。公交车的频次不高,步行到车站时间长、等车时间也长。于是,我就买了一辆电动车专门做这个事情,既帮大家省了开支,也节约了时间。”戴思斌说。
  “跑腿”初期,因为距离远,戴思斌每单收3元,一天能跑个几十单。5年前,快递公司将派送“终点”延伸至丹景山,戴思斌将每单收费下调到了1元。他的“业务”也从1个村做到了4个村(社区),覆盖的居民超过万人,有快递需要拿,大家都会想到“戴思”。他豁达的性格受到大家的喜爱,同时也赢得了快递网点的信任,他成了连接居民和快递网点的“桥梁”。
送快递8年客串流动“安全员”“巡逻员”
  在等待顾客取件的间隙,戴思斌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工作。“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吃饭,7点出门到网点拿快递。”戴思斌说。“7点,网点还没开门吧?”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对,镇上的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等6家网点都给我配了钥匙,我提前把快递单号给他们,他们找出来给我放地上。我进去后再进行比对,无误后就拿走。如果去晚了,送件的、取件的人多了就没时间搭理我了。”戴思斌说。
  取件完毕,戴思斌就踏上了送件的行程。由近到远,依次跑完4个村(社区)后回家吃午饭。下午1点半再出门,重复上午的行程和工作——取件、送件,回到家一般是傍晚六七点了。
  戴思斌的车上除了“一堆”一元钞票外,还有笔记本同样让人“震撼”。翻开笔记本扉页,上面写着“快递专用”,余下的纸上密密麻麻记着阿拉伯数字,戴思斌说这些都是快递单号。每个快递公司的单号不同,要分开来记,避免遗漏、混淆。“笔记本每个月都要用一本。”戴思斌说:“还有,每天收到的短信、接打的电话都是‘海量’的,电话费高得吓人。”
  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轨迹和近乎“翻版”的作息时间,戴思斌坚持了8年。在送快递的路上,戴思斌还客串流动的“安全员”“巡逻员”……下雨天清理雨水箅子,帮老人推轮椅、帮残疾人搬重物等等,戴思斌发挥“移动探头”作用,经常以自己的热心肠“顺手”做公益,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回望这8年“骑”过的路,戴思斌说:“大道理说不来。面对居民的期盼和感谢,感觉自己投递的不仅仅是快递,还有千家万户的幸福。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现在年龄也不算大,还可以再坚持几年。”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