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成都东湖街道居民幸福升级 东怡街新增五处“歇脚点”
  • ·环港生态区“蝶变”新绿洲 成都又添一处免费打卡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环港生态区“蝶变”新绿洲 成都又添一处免费打卡地

环港绿洲绿道。

还可以在这里看飞机。

  “绿道的右手边是环港绿洲的田园,左手边是生态景观,这里既有好空气又有好景致。”穿行于环港绿洲中的绿道,已成为市民王雨晴清晨锻炼身体的首选之地。9月3日,居民罗骑龙及同伴来到环港绿洲,在锻炼中享受惬意好时光。
  何为环港绿洲?成都空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二部副经理陈雪贵告诉记者,这是距离机场最近的高品质生态带,栾树、水杉、天竺桂、银杏、朴树、樱花、芙蓉、紫薇……犹如一条色彩斑斓的生态“绿洲”盘卧在机场跑道一侧。
  “绿洲”距离机场有多近?陈雪贵用“一网之隔”形象地描述两者的“亲密关系”。根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及保护要求”,禁止在民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民用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退出围界5米,绿洲就坐落于此。
  为了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空港发展集团聚焦航空商业商务,依托临空、生态、开敞、人气等特点优势,打通城市和机场的边界,将该区域逐步打造形成“机场+市区”的消费带,让旅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擦亮空港双流的幸福底色。
  不到两年时间,2046亩的环港生态区域几经治理,“蝶变”成了一块风景美、业态丰、引力大、服务好的魅力绿洲。

恢复耕地
打造城中“归园田居”


  走在环港绿洲的步道上,可以看见这里聚集着很多喜欢拍飞机的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地追随着飞机每一次起落。这里是全成都离飞机“最近的地方”,但以往的空置区域隔开了机场,也隔开了飞机爱好者们的镜头。
  “原真性修复”是环港绿洲的修复主要思路。陈雪贵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整个园区被划分为北“园”、中“林”、南“田”三个主题板块进行生态修复,尽量保留自然野趣。北“园”注重公园和城市的结合,开展多类文体活动;中“林”保留林盘、竹林、古建筑等设施目标打造文创聚集地;南“田”通过农业生产和农业景观的结合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完成修复的面积超过了1500公亩。”陈雪贵说,同时,按组团理念成片栽种花海、果林,最大限度呈现原有生态基底,变“空地”为“宝地”。
  在园区南部的农田区域,玉米分设在道路两旁,都长到齐眉高度,绿油油的叶子迎着阳光,显得很养眼。沿着道路再走10分钟,成片成片的农田绵延开去,看着从低空飞过的飞机,更是心旷神怡。
  据陈雪贵介绍,经过治理后的农田连点成片,被打造成了城市里的“归园田居”。“玉米地接壤着商业区,观光农业和农业市场相结合,一边享受着城市的便捷,一边是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就是要满足大家的‘既要还要’。”陈雪贵说。
  据项目农业单位设计师李祖建介绍,农业修复的主要通过田型调整、田面平整、土壤改良、地体提升等,团队以“种好地,种良田,采粮食”为前提,力求让农业智慧化的科技手段在园区内有更好的体现。此外,园区联合学校打造农耕实践基地,正逐步实现多业态协同发展新格局。
  

水体修复
打造宜游宜乐的亲水空间


  亲水,始终是环港绿洲项目建设坚守的理念。“水体修复也是生态修复的关键一笔,原来的水又浅、又远,多年未用的老沟渠淤泥堆积。”陈雪贵说,为了巧妙结合现有沟渠,利用原有沟渠共同打造亲水效果,空港发展集团多管齐下,在保证水渠防洪排涝的功能之外,通过软化驳岸、丰富水体形态、强化水线周边生活服务功能等手段,增加园区景观性和展示性,打造宜游宜乐的亲水空间,最大程度放大自然生态属性。
  如今的水体,渠畅水清、岸绿景美,水渠边上增设配套生活服务功能,解锁了摄影爱好者多种拍照打卡场景。

空间利用
打造年轻人新的生活模式


  环港绿洲发生的新变化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此处,从一块绿地、一片花海开始,从露营营地中开垦出属于他们全新的生活模式。
  “现代年轻人的休闲方式里,露营喝咖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陈雪贵说,环港绿洲对此天然有优势,原本“依坡就势”修复的草坡、保留下来的林下空间发挥了用场,每到晴好天气,草坪上都“长满了人”。与此同时,也与年轻人的咖啡文化巧妙结合,“我们利用原驾校场地,开发了房车营地,提供露营、咖啡、轻餐体验,布局多类便捷消费场景,游客可在互动休闲的同时远观飞机起落。”陈雪贵介绍。
  空港发展集团将利用区位优势,融入航空主线,谋划植入航空主题点位,打造一个集科普展览、场景体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展演阵地,聚人气、带流量,努力让旅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思佳 空港发展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