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党建引领,激发自治动力,探索建立“小巷吹哨、志愿报到”服务体系,通过优选队伍、精准服务,进一步延伸治理触角,有效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新活力。“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品牌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岚山区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离退休党员、社区骨干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担任“小巷管家”,影响和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村级志愿服务队伍。
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突出427个村党支部作用,各村党支部书记任“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队长,作为志愿服务的总召集人,按照“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榜样示范”的原则,以街巷为单位,发挥熟悉邻里、贴近居民、沟通顺畅的优势,牵头组建村级全科志愿服务管家团。
汇聚党员先锋力量。举办“小巷管家聘任会”,以党员先锋志愿者为主体,号召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法律明白人以及热心公益、积极向上的中青年和家庭妇女等自愿报名,通过竞聘上岗、民意投票、集中公示等环节,选出一批想干、实干、能干的“小巷管家”,颁发聘任证书。目前共竞选聘任“小巷管家”4558人,包联群众9.3万户37万余人。
强化服务能力培训。在线上,组建472个业务学习微信群,建立有线电视智慧平台,“小巷管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惠民政策知识,交流志愿服务经验。在线下,依托乡镇党校、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星火计划”“小巷管家微夜校”等形式,累计开展理论政策、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等29项业务知识培训4015场次,全面提升“小巷管家”综合服务能力。例如,高兴镇南范家村每周三晚上举办“小巷管家微夜校”,采取邀请讲师和线上辅导等方式组织集体学习,“小巷管家”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岚山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履行“九跟进”职责。充分发挥“小巷管家”对本村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5项职责,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服务村庄发展,在志愿服务群众、助推村庄发展上做到“九跟进”(急难愁盼我跟进、群众说理我跟进、红白喜事我跟进、助老帮残我跟进、关爱成长我跟进、邻里纠纷我跟进、环境卫生我跟进、百姓需求我跟进、节庆文化我跟进)。目前,已征集群众反映问题32248条,完成整改31720条,整改率达98.36%。
创新“四个一”做法。在具体工作中,探索实行“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份职责清单,细化明确工作职责;一张民情联系卡,精准掌握包联户信息;一本民情台账,实时记录工作事项;一块责任分布牌,公开职责包联范围。对小问题现场解决,难点问题收集上报协调处置,做到责任全明晰、入户全覆盖、信息全采集、民情全掌握、问题全上报。
丰富“五身份”服务。明确“小巷管家”信息采集的“小蜜蜂”、政策宣传的“小喇叭”、矛盾化解的“和事佬”、领航服务的“贴心人”、安全隐患的“清障车”5个身份定位,利用“舞前聊吧”、主题党日等时间,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诉求收集、纠纷调解、环境整治、民事代办、平安巡防六类服务,助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岚山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以常态长效为目标,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管理考核,层层明晰责任,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做到管理无盲区、服务全覆盖。
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每日通情会制度,即村每天由各“小巷管家”汇报一日动态,党支部反馈问题解决办法、安排一日工作等。建立综治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小巷管家”会议,汇报需提交党支部扩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解决的村级难题。建立村民议事制度,以村民自治为核心,针对突出矛盾问题召开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等人员会议,专题协商解决。建立村情报告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收集村民意见,通报包联情况,并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网格内事务一网通管、精准服务,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管理考核。实施“小巷管家”公示制度,在街巷设立公示牌4558块,亮明姓名、电话、网格等信息,配备“管家日志”和袖章,做好巡查问题记录。研究制定《“小巷管家”管理办法》,按照“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考核”6步流程,每季度对“小巷管家”进行考核,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实行优胜劣汰差异化管理。目前,累计淘汰不合格“小巷管家”7人。
完善激励措施。实行信用积分管理,建设“掌上实践”积分平台和“美德信用积分兑换超市”38家,根据服务时长和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健康生活、日用百货、金融服务等6大类45项暖心政策。目前,已累计兑换奖励物资15万余元。推行评先树优,累计从“小巷管家”志愿服务群体中推荐各类好人221人,已将190名能力强、后劲足、培养潜力大的志愿者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梯队。通过“荣誉+岗位+补贴”激励措施,增强了“小巷管家”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从“要我为”到“我要为”的常态化转变。
据《乡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