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7 基层实践-
E7基层实践
  • ·“六尺巷”智慧绘出新“枫”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六尺巷”智慧绘出新“枫”景

社区“漏水风波”上演暖心结局

化解纠纷不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居民共同参与的“协奏曲”。

解决漏水纠纷。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 街道供图


  “现在在小区里散步,大家见面打招呼都热情得很哦!”3月26日,记者走进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顺江社区顺泽苑小区时,居民张阿姨笑着谈起了邻里关系的变化。然而,就在3个月前,一场因房屋漏水引发的“剑拔弩张”,险些让这里和谐的邻里关系画上句号。从争执不休到携手共修,从“甩锅推责”到“责任共担”,这场风波的圆满化解,不仅展现了“六尺巷”精神的现代生命力,更揭开了社区治理创新的“密码”——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角”,一场基层治理的“共治实验”悄然开花。

矛盾爆发
管道老化引纠纷 多方协调破僵局

  “我家墙面渗水了好久,墙皮都翘起了!”顺泽苑20栋四楼住户的投诉,揭开了这场纠纷的序幕。该小区建成于2006年,因年久失修,公共管道老化问题突出。今年初,五楼一处水管破裂,导致一至四楼多家住户家中出现渗水,墙纸脱落、家具发霉等问题接踵而至。
  “物业一来就要凿墙,万一是公共管道问题,凭什么让我背锅?”
  物业初步判断漏水点位于五楼住户王先生家中,但需凿墙确认,五楼住户担心损失拒不配合。楼下住户多次上门协商未果,准备“走法律程序”,五楼住户闭门不出,矛盾陷入僵局。
  “那段时间,楼道里见面都冷着脸。”顺泽苑微网格员回忆道。关键时刻,社区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一场“科学+人情”的调解行动就此展开。

解决之道
专业检测明责任邻里互助显真情

  了解情况后,社区调解委员会联合专业机构,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渗水点进行精准定位,用技术打破“罗生门”。检测报告显示,漏水源头确系五楼住户。“数据摆在这儿,我认!”面对科学证据,五楼住户当场表态愿意担责。
  以协商重塑“共同体”。按照约定由王先生出资维修,但是找谁维修却犯了难。得知消息后,在微网格员的协调下,邻居们发动自身资源为王先生链接维修工和材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更让邻里关系完成从“剑拔弩张”到“守望相助”的蜕变。

治理升级
“六尺巷工作法”让矛盾化解在楼道

  “这次调解不是终点,而是社区治理模式升级的起点。”顺江社区党委书记翻开工作台账介绍说,顺江社区近年来深入推行“六尺巷工作法”,通过挖掘调解能人、搭建协商平台、建立纠纷预警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社区的院落骨干已成功调解噪音扰民、房屋漏水、家庭婚姻等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自治与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从“争锋相对”到“共治共享”,顺江社区的实践印证了“六尺巷”精神的时代价值。在这里,纠纷化解不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居民共同参与的“协奏曲”。
  合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渗水墙面的裂痕,到邻里真情的弥合,顺江社区用一场“教科书式”的调解证明:基层治理的智慧,藏在一凿一锤的合作里,藏在将心比心的退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