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8 健康成都-
E8 健康成都 下载PDF 上一版 |
E8健康成都
  • ·健康义诊进社区 白莲池社卫守护居民“肺”活力
  • ·女子受脑梗死后遗症困扰 家门口的智能康复中心助其重获“新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女子受脑梗死后遗症困扰 家门口的智能康复中心助其重获“新生”

患者在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医德高尚亲和仁爱精心呵护胜似亲人”,近日,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收到一面锦旗。这是智能化康复中心运行一个多月以来,收获的第三面致谢锦旗。鲜红的锦旗背后,不仅凝结着患者及家属的满心感激,更藏着一段“智能设备助力+医护温情陪伴”的暖心医患故事。
  送来锦旗的曹女士是一位饱受脑梗死后遗症困扰的患者。今年2月,她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左侧鼻唇沟稍浅、口角向右歪斜,被上级医院确诊为“脑梗死”。前期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问题仍未得到改善,日常活动举步维艰。抱着对康复的渴望,患者及家属慕名来到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希望能在这里重获生活的主动权。
  入院查体显示,曹女士左侧上肢肌力仅3级,下肢4级,还伴有左踝关节足内翻等问题。康复团队迅速评估,量身定制了“智能化设备+传统康复+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方案。
  治疗过程中,智能化设备成为康复“好帮手”:上肢机器人训练仪提供精准训练,避免损伤的同时强化肌肉力量;情景互动系统将训练化为趣味“闯关”,提升患者运动控制能力;步态训练机器人实时矫正足内翻,助其重拾平稳步态。
  科技赋能之外,医护人员的温情守护从未缺位。训练前后,他们耐心帮助患者穿戴设备、按摩放松、叮嘱注意事项;训练中,紧盯数据、调整参数、纠正动作,用暖心话语持续鼓励。当曹女士心生退意时,医护人员分享成功案例帮她调整心态,见证她每一点进步并真诚祝贺。
  在智能康复设备的精准辅助与医护人员的贴心照料下,曹女士的康复进度远超预期。如今她已能独立完成穿衣、洗漱、进食、行走等日常活动,摆脱了对家人的依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严与乐趣。
  据悉,2025年,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四川省首批50家智能化康复中心,建成面积达810平方米的智能康复空间,融合物联网、AI辅助康复与大数据技术,构建起覆盖评估、训练与疗效追踪的智慧康复网络。9月23日,康复中心建设完成,并启动试运行。
  据中心主任郭蓉介绍,智能康复中心以“连接、特色、体验”为核心理念,不仅关注疾病治疗,也拓展至残疾人运动康复、日常保健等新场景。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致力于打造社区康复新标杆,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智能、有温度的康复服务。
  华西社区报记者 刘俊 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