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6 深读-
A46深读
  • ·卢作孚长孙女著书为祖父和家族作传
  • ·成都作家雅聚探讨诗人小说
  • ·《花局》隐喻荒诞人生之“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个不能被忘记的重庆人”

卢作孚长孙女著书为祖父和家族作传

《祖父的遗产》

  《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

  

“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幕后主角

  卢作孚,重庆市合川人,出生于1893年,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帮助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历史学家将“宜昌大撤退”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冯玉祥夸卢作孚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1955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中国的近代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轻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除此之外,卢作孚还是一名教育家、乡村建设先驱。他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在总体设计上提出要与环境治理融为一体,强调欣赏“山间、水间的自然之美”,也是着眼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除了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贡献,成功指挥了“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卢作孚还有其他不为人所知的一面。比如他的品格、家庭教育、他的思想。卢作孚出身贫寒,年轻时被称为“卢麻布”,靠双脚从重庆走到成都学习,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去教书,去自学。他自奉甚俭,靠自己的人格感染了周围的人。用作家余世存的话来说,“尽管时代给他的舞台不算大,但他仍善用了时代和朋友们的方便,成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之一。”

长孙女深受卢氏家风影响的一生

  卢作孚的长孙女卢晓蓉,1946年生于重庆。幼年时随祖父卢作孚到香港,并在1952年祖父突然离世后随父母回到重庆。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1978级经济专业本科毕业。后追随父亲卢国维下海经商,担任企业高管。在管理企业之外,她还热爱写作。曾先后三次获“冰心文学奖”散文奖。对于自己的祖父卢作孚,卢晓蓉说,“祖父在重庆去世时,我未满六岁。从那以后,祖父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出。按理说,祖父已在我的记忆中远去,然而如今年过七旬的我,却一直生活在他的身影里,荣辱毁誉、跌宕起伏,也大都与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2002年,退休后的卢晓蓉,开始系统了解祖父的生平事业、精神思想。“越是深入地学习和了解,越是使我痛感内疚和悔愧。无论是人生的起点,还是多次事关重大的目标与路径的选择,我几乎都与祖父相异甚至相反,由此导致了祖孙两代巨大的反差。祖父小学毕业就走上自学的路,很早就树立强国富民的理想目标,并找准实现理想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在多个领域有所开拓有所创造,建树了多项令世人称颂的功绩,从而将五十九岁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之后,卢晓蓉开始深入阅读祖父,并用祖父的人生校正自己的生活。自此,祖父活在她的心中,活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她也开始书写自己的祖父。
  2021年3月,卢晓蓉所著《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书中回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并重点记录了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兄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卢氏家族的传承。这本书既是卢晓蓉的自传,又是祖父和家族的传记,也是一种对君子人格的评传。

惊心动魄又温润如玉的回忆

  卢晓蓉在书中透露,自己的名字是父亲卢国维(卢作孚长子)取的,“父亲出生在成都,晓蓉的蓉来自父亲的小名蓉生。我上下十代家族的名字辈分排行,中间那个字按顺序应是‘显达仲高魁,国荣兴四海’。祖父本名卢魁先,父亲本名卢国维即由此而来。我属‘荣’字辈。但父亲没按排行给我取名,祖父对此没有异议,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而是充分给予子女选择的自由。”
  财经作家叶檀说,完成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卢作孚先生,是她“最佩服的一位。卢作孚的长孙女卢晓蓉,继承了刚正不阿的品行,在她的文字里隐含着无比的真诚,让人想起卢梭的《忏悔录》。”学者刘瑜读完《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感慨“惊心动魄又温润如玉。惊心动魄的是其中的家国历史,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沉浮,温润如玉的是其中的友爱温情——青草坝上的花园,山岭中的篝火晚会,玉米生长的声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离不弃。时代的暴风骤雨中,人最后的尊严来自于爱的能力。”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