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四库全书》正被“一个字一个字重抄”
  • ·吉狄马加与16位国际诗人深谈 《诗人的圆桌》收录思想对话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问世230多年来首次

《四库全书》正被“一个字一个字重抄”

《四库全书丛编》体量巨大。

  乾隆年间,由纪晓岚领衔担任总编纂,360多位官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的重要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全名《钦定四库全书》)保存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古籍善本,凝聚了清人的研究精髓,其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在成书过程中也存在着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抽毁、避讳,以及衍、脱、讹等问题。而且,《四库全书》成书230多年以来,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却鲜为开发利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8年10月,新订《四库全书》项目——《四库全书丛编》文化工程项目,在《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的故里河北省沧州正式启动。该工程集编纂、整理、勘误、缮录于一体,力图对《四库全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勘误修正,并增加了近世以来对库书文献研究的新成果。这也是《四库全书》问世230多年来第一次全面重订、重抄。
  4月1日,在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新订《四库全书》项目——《四库全书丛编》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让《四库全书》从‘束之高阁’走向广泛的民间,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如何避免在此次抄写过程中出现新的讹误?”等问题,专家们也作了回复。

《四库全书》扩容
从4类到20多个类

  据文津阁藏本,其收录3500多种图书,共近8万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分装36000余册,近10亿字。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四库全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全面的总结,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
  《四库全书丛编》由从事“四库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学者、国内著名纪晓岚研究专家、作家何香久任总编纂,以河北大学为依托,正式成立了项目中心,项目中心办公地点设在沧州。《四库全书丛编》除收纳原《四库全书》外,还收纳了大量《四库全书》未收入的内容,收书下限扩展到1911年底。《四库全书丛编》的体量比《四库全书》大,书籍种类达11038种,约19.83万卷,分装约9万册,共20多亿字,有别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全部内容分为20多个类纂,涉及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艺术、医药、历法、农业、科技、文学、戏曲等多个方面。

组织书法家
一个字一个字用楷书手抄

  《四库全书丛编》计划由1.2万名楷书书法家采用手抄形式进行编纂。项目启动的同时举办了《四库全书丛编》缮录培训班。来自河北、北京、山西、山东、内蒙古、青海等地的书法家330余人,先期开始进入抄写书稿过程。
  重订、重抄《四库全书》由河北省文联负责实施,首先从《四库全书》中分量最重的“直隶著述”部分整理抄录。抄写者主要以河北书法家为主,也有其他省份的,仅这部分完成预计需要至少4年。
  《四库全书丛编》体量巨大,为何坚持用一个字一个字“手抄”的方式成书?总编纂何香久认为,采用手工缮录的方式,是中国书法艺术,尤其是楷书艺术的一次“集大成”,在提笔写字已成奢侈的网络时代,《四库全书丛编》以手抄、工楷的形式,让读者重新认识汉字之丰、之美。

七阁珍藏抄本
《四库全书》现存世三套半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今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尔后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渊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各藏抄本一部。底本存于京师翰林院。
  《四库全书》在其编纂完成后的230余年中,历经战乱,屡遭厄运,现存世三套半。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镇江,火烧文宗阁,所藏《四库全书》损失惨重。随后,在太平天国战乱中,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均毁于兵火,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荡然无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全部化为灰烬,翰林院的《四库全书》底本也多被毁坏、流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残存的《四库全书》底本被劫掠出境。1949年,文渊阁《四库全书》被运往中国台湾。留存大陆的文津、文溯两阁《四库全书》,现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收藏。
  230多年前,《四库全书》由“一代文宗”纪晓岚领衔编撰完成,今天再次由纪晓岚的家乡沧州重订《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丛编》再度起航,薪火相传,文脉因袭。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