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吉狄马加
诗歌不只是用来抒情、呐喊,还可以用来思考。《诗人的圆桌》就是诗人吉狄马加的一场场思想对话,也是对他以往出版过的所有诗歌在精神、理念方面的一次总结。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吉狄马加新书《诗人的圆桌》亮相。
吉狄马加作为作品被译介最多的当代中国著名诗人,和世界诗坛的对话也是频密的,《诗人的圆桌》即是吉狄马加与世界不同国家当下非常重要、著名的16位诗人、诗歌翻译家深度交流的16篇对话录。16位对谈者来自欧美、亚非及大洋洲等不同地区,包括阿多尼斯(叙利亚,连续几年诺奖热门人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温茨洛瓦(立陶宛,“欧洲最伟大的在世诗人之一”)、伊冯·勒芒(法国,2019年“龚古尔诗歌奖”获得者)。
《共建一个理想的世界》《为了人类的明天》《用语言进行创新仍是诗人的责任和使命》《诗歌是现实与梦境的另一种折射》《从语言出发,或许同样能抵达未来》……在一场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交流中,诗人们以他们充满差异而又互补的视角诠释诗人的责任、使命以及现今所置身的世界,表达人性关怀与生命观照。话题涉及哲学、历史、文化、自然、诗学,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诗人轶事、诗坛秘辛,具有很大的信息容量。比如在与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对话录《为了人类的明天》中,涉及的人物和话题十分广泛,对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叶赛宁、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物和现象的评价与探讨。在与叶夫图申科对谈后不久,叶夫图申科就去世了。两万多字的深度访谈文字,成了老诗人在世界上的最后一次长谈。
虽然本书内容采取对话形式,但非常可贵的是,对谈双方都不限于理论的思辨与诗学的探讨,而是更多地讲述各自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有关的诗人,比如叶夫图申科的对谈中,就讲述了诗人与诸多重要诗人交往、交集的故事,甚至谈到自己与布罗茨基之间的恩恩怨怨,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也是诗歌读者所乐于了解的;与阿多尼斯的对话,则完整地反映了一个世界级诗人的成长史,讲述了一个上不起学的少年,如何巧遇总统,为总统朗诵诗歌,得到后者帮助最终成长为一位大诗人的故事。书中讲述的这些有关中外诗坛的逸闻趣事,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发布会上,吉狄马加与小说家李洱、翻译家树才、《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诗人西川等人,以及法国驻华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高明,出版方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该书策划人于奎潮一同出席此次活动,就新书内容、诗歌写作与翻译及中外诗歌交流等话题展开热烈对谈。李洱表示自己十分喜爱吉狄马加的诗,对他的诗特别有一种认同感,这是对文化产生的一种认同感。他的诗歌是“一种叠加的综合诗歌,每次读总会回忆起在写作的开始,自己第一次面对这个世界,在词与物最开始接触产生的那种羞怯,那种包含了诗人主体性带来的豪情。”
西川认为《诗人的圆桌》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讨论的也都是直击要害、准确的问题。“说到诗歌,很多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唐诗宋词。”
“不同于其他诗歌图书,这本书充满了国际性,读来让人很受益。”高兴表示《诗人的圆桌》是自己的一本必读书。他分享了陪同吉狄马加出访和举办各类诗歌活动的心情,他认为吉狄马加有着拥抱文化差异并平等对谈的姿态与才情底气。“当看到《诗人的圆桌》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期待的一种文化、文学、诗歌的交流在字里行间充分体现。”
在此次交流会最后环节,吉狄马加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推动国际诗歌交流工作中的体会,他认为诗歌有着构建和平社会、抚慰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同时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来开展国际上的诗歌交流。座谈会当天,诗人、诗歌翻译家、诗歌学者、出版人、读者共聚一堂,仿佛是围坐在地球村中支起的一张圆桌旁,而这张无形的圆桌不仅是诗人的圆桌,更是诗歌的圆桌。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