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时评-
A11时评
  • ·“漫游费”死而不僵?服务商岂可随便甩锅
  • ·高校为地铁站名互掐:丢了涵养,失了风度!
  • ·路口成“印钞机” 交通秩序不该过分苛求司机
  • ·1元学理财被骗近万元:白日做梦与投资返贫
  • ·减负,要实际减“重”
  • ·组织学生砸手机 沉迷困局真能砸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观点1+1

1元学理财被骗近万元:白日做梦与投资返贫

  

□楷隶

  近年来,投资理财越来越受关注,大量名为“理财课”“财商课”的在线教学课程出现。去年12月,北京张女士花1元加入了“理财小白营”,从线上学习理财的课程。随后,又花费7999元购买了进阶课程。按照“老师”的说法,上14天的进阶课程,就可以赚收益,年化收益率能大于15%。但很快买了课的消费者就发现,进阶课程比理财小白营差远了。出于失望,不少学员提出退款,却一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拉黑。 (央视)
  关于“理财”,有两个至理名言广为流传。其一就是那句经典的鸡汤金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还有一个就是网友们的痛彻领悟,“自从学会了理财,本就不富裕的自己雪上加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论述都是成立的。“1元学理财被骗近万元”的案例,更是有力地说明,所谓的“理财”很多时候非但没有财富效应,稍有不慎,还确有可能“因理财返贫”。
  需要厘清的是,“理财”是一个庞大的概念集合,不同的理财路径、投资标的,其过程和结果是千差万别的。常识是,盈亏同源,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现如今,很多“理财课”动辄鼓吹“十年十倍”、承诺“年化收益率大于15%”,这完全就是天方夜谭。事实上,长期年化能够达到15%,已经是顶级基金经理的水平,属于凤毛麟角。指望上几节“小白理财课”就能达到少数精英的投资能力,真真是痴人说梦了。
  试问,如果“理财”真那么厉害,何必还去“卖课”?如今在社交媒介上,充斥着大量的“股神”“分析师”“理财导师”“投资教主”,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无专业资质,半路出家、装神弄鬼,靠着画饼和话术,赚点“粉丝变现”的快钱。以“一元理财课”引人入坑,一番洗脑之后再兜售高价“进阶课”,典型的请君入瓮、关门收割。专业“理财”尚且可能血本无归,此等半吊子、别有用心的“伪理财”更是贻害无穷。
  基于长远统计的视角审视,个体投资者的综合胜率是很低的,希望上了几节“小白理财课”就下水实战实现财富逆袭,无异于蒙眼狂奔、裸泳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