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孙频
《以鸟兽之名》
你有多久没有让清风吹动发梢,呼一口松针和野花的香,让清澈的泉水向你诉说山林的元气?5月12日,实力派青年作家孙频的新作《以鸟兽之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受到文学圈高度关注。
《以鸟兽之名》是一部以山林为主题的小说,叙述人“我”从现代都市返回山林护围的老家,沿着山的脊背,河的脉搏,一场又一场无踪的“寻找”和一次又一次惊心的相遇。草木、鸟兽、山川、河流依旧,但人已经疏离和陌生,父母旧友,像是被笼着一层轻雾一般,似近还远。是谁走失了,“我”能寻到要找的那个人吗?
在主人公有点迷离的追寻途中,比人物更精彩的是人物穿行其间的山林,还有山中的鸟兽、荒芜的村庄、不言的器物和无措的乡邻。孙频花费不少篇幅耐心描写山林中的动物、植物、文物,以及不同时节的生态视景,浩瀚如沧海桑田的演变,细小如一种微妙的气息。整个山林透着明艳、凶猛、寂静、神秘的气息,像一只巨型猛兽,温柔地在人的耳畔呼吸。
为读者介绍这座神秘又古老的山林时,孙频特意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阳关山上曾有魏孝文帝的避暑行宫和牧马场,然后又被森林重新覆盖;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庄,发现了鱼类的化石,说明这里曾经就是一个渔村;巨大的山体里镶嵌着贝壳类的海洋生物化石,断崖上有清晰的岩层:花岗岩、片麻岩、辉绿岩、角闪岩,一层一层,都是长眠的时间。因此,在山林中行走,沧海桑田就真实地扑面而来。从城市跋涉而来的现代人的焦虑,在这山林的斗转星移中渐渐消散。“天之高,星辰之远,而人事渺茫。”时间在寂静的山林里层层剥落,就像我们背负着的许多个妄念。
孙频在耐心描摹这一片山林的同时,也在发散一种无以言说的温暖,她体贴了都市人的现代病,也体验了山林的疗愈功效,因此,这一片繁茂的山林,在她的笔下,呈现出独有的神秘、辽远、清澈以及温暖等复杂气息。捧读小说的过程,也是一次山间的行旅。
在这部小说中,孙频调用的博物志写作方法,使其承载着一种知识的介绍功能。关于阳关山的草木鸟兽、历史地理、饮食器物等,孙频非常具体而耐心地为读者做了梳理。花木方面:绿色的油松、侧柏,白色的山梨花、杏花,红色山杨。鸟兽方面:阳关山上进化很慢的动物花豹既骄傲又孤独,有花豹的地方就没有狼;狼是很讲究科学的,为避免近亲繁殖,会把其他小公狼都赶走;野猪很凶残,一只死去,立刻就会被同类分吃掉。历史方面:万松行秀是金代的高僧,当年在圆明寺当住持;四十里跑马堰曾是皇家牧场,是孝文帝封给儿子伯安僖的封地。器物方面:商代的玉镯多是扁的,汉代才有圆镯;山民喝水的杯子是一只汉代的承露杯,门框上挂着用来看门的是一只亚丑钺。小说中“我”在山林中的移步换景,所见所闻,考验的正是作为作者的孙频,为创作这部小说所做的功课。
作为作者,孙频这样表达她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快速,所有人都在追求更文明的、更物质化的、更快捷的,起码能代表当代文明的一些东西,大家都在追求这个。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趋势下,才一定会有人逆行,才一定有人背道而驰选择反方向,向那些古老的、蛮荒的、寂静的地方去寻找、去写作。我这本书选择的就是这样一个方向,我是逆行的,是往回走的。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试图与那些最古老的东西,比如五千年前的村庄,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那些文物,商周时代的古玉等等,与最古老的时间痕迹发生一些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看能不能找到关于人的新的发现。”
作为青年作家中的实力派,近几年来,孙频的创作持续而且稳定,每一篇作品都在扎实的建构中,传递一种掘进的气象。2020年9月5日,在由成都市文联《青年作家》杂志社、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上,孙频曾因《鲛在水中央》获得中篇小说奖提名奖。
《以鸟兽之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李敬泽、余华、格非、毕飞宇等众多知名作家与评论家的一致推荐。余华评价说:“孙频是不可估量的,她的想象力不是飘扬的,是生长的,同时她拥有令人赞叹的叙述能力。”
梁鸿谈到了孙频这几年创作的变化和掘进:“几乎每一篇都会引起很大反响。孙频的创作之路越来越宽阔。《以鸟兽之名》中她在努力把人的历史性建构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纵横轴,这个轴会带动孙频的小说往下走得更多。孙频的小说元素越来越风俗,已经成为某一个世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