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9月27日上午,一辆途经成都熊猫基地附近的网约车被执法人员拦下检查。就在几秒钟前,道路旁的“智慧法眼”系统提前报警锁定该车,并将其存在的问题反馈至执法人员的手持执法终端。
“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让车流中的违法违规车辆无所遁形。”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该系统可实现对200米距离内的车辆在几秒钟内完成筛查和报警。目前,首批“智慧法眼”已在成都正式“上岗”。
当天上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成都熊猫大道附近,对景区周边的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开展执法检查。与以往不同,除了人工检查之外,执法人员还带来了可移动的“黑科技”设备。
“这个是整套系统的眼睛。”执法人员指着架在道路旁的摄像头说,通过监控设备进行拍摄巡查,将相关信息上传,再通过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成都市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数据进行分析,辨别该车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
“哔—”当天上午10点过,现场执法人员的手持执法终端传来报警声,“将川AY3***车拦下核查。”经检查,发现该车驾驶员未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却通过网约车平台进行接单。
“我刚刚接到人上车,你们怎么就发现了?”该车驾驶员王先生充满疑惑,执法人员现场做完笔录后,对驾驶员科普了“智慧法眼”系统,并再次提醒未取得资格证严禁接单载客。
“我们将在进一步核实后,对涉嫌违规派单的网约车平台进行处罚。”执法人员介绍,当天上午的执法过程中,依靠该系统一个小时左右就查获3起类似网约车违规行为,“除了核查网约车的两证之外,该系统还能及时识别克隆车、套牌车、巡游出租汽车GPS等设施设备异常等问题,从而规范出租汽车市场运营秩序。”
与人工逐个检查相比,成都此次启用的“智慧法眼”系统有啥优势呢?“在交通运输执法的过程中,以前检查运营车辆问题还得依赖执法经验和判断,人工识别车辆一般需要5-10分钟/辆。”执法人员介绍,“智慧法眼”通过识别车牌,将信息传输至后台进行比对,系统告警快达2-5秒/辆,精准度高达95%,且辐射距离可超过200米,“改变了过去人盯人、人盯车的传统低效模式,实现了一眼识别、一刻查处、一网监管。”
目前,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智慧法眼”已在双流机场、熊猫基地、IFS等众多交通枢纽、旅游景点、重点商圈投入使用,在道路客货运输突出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等执法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执法人员介绍,接下来智慧法眼系统的使用范围将从中心城区扩展到成都全市范围,与此同时,使用领域也将逐步从出租车、网约车拓展到“两客一危”等,实现运营车辆全覆盖。
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也将继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治理手段,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奋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回应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