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
打火炮,就是指遇到啥子好事情的时候,主人家邀请大家吃喝一顿,以示庆祝的意思。
比如,哪家有了修房造屋之类的大事情,隔壁邻居、姑爷老表等等一大帮人就会义务来帮忙打杂。新房子落成的时候,自然就要打火炮了。欢天喜地,杀鸡宰兔,整上几桌。主人家还要把坛坛罐罐头藏的烧酒舀出来,供客人随便畅饮,表示真诚的答谢。还会放上几挂火炮,图个闹热,讨个吉利。打火炮一说的来源,或许就与这点有关。
又比如说,哪家老人做寿,哪家添了小宝贝等等,也会打火炮热闹一番。祝福老人寿比南山,祝福小家伙健康成长,拱手寒暄之际,人情往来之间,倒也尽显人间烟火的味道。
后来,打火炮也成为日常开玩笑的用语。比如,哪个买了一件新衣裳,朋友见面就会说——穿新衣裳要打个火炮哟!又比如,买彩票突然中奖十块钱,随口一说,朋友们听到了,多半会起哄——运气好得很哦,打个火炮哈!当然,这些只是调侃,切不要当真。如果硬是要去摆一桌的话,就显得太过于耿直了。
这辈子过得平淡,操办打火炮的事情屈指可数。连结婚这样的大事情,也因为当年荷包头没得银子而作罢。弄么多年过了,事实证明,结婚打不打火炮,办得闹热不闹热,跟过日子没得啥子牵连得。终身大事,还需要细水长流,共同经营打理才是。
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娃儿满十岁那年,倒是打过一回火炮。亲戚朋友,请了九桌。不过,事前买烟酒,挨家挨户通知客人,当天迎来送往陪客吃喝娱乐,硬是觉得当主人完全是心累身累、自讨苦吃。
还记得一个农村老家的亲戚在过四十岁生日打火炮的时候,尽管一个湾子的邻居来帮忙操持,他还是觉得累得遭不住,竟然当到一大拨客人的面,跳起脚脚地赌咒发誓说:二回再满十的时候,哪个舅子还要打火炮!不过后来,这个亲戚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在他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又把打火炮的场合扯起了,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女儿、女婿已经可以帮他挑大梁了,他自然就轻松了好多,心态当然又好得多了。当然,虽不喜欢操办、却一点也不排斥、甚至热衷回农村老家热火朝天吃桌席的我,自然又欢欢喜喜赴了这个亲戚的两场寿宴。
偶尔打打小火炮,算是老百姓给平淡生活中的一点小小惊喜。只要不大操大办,量力而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