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打破文体界限用笔记体为秦岭作传
贾平凹
《秦岭记》
作为一名高产作家,贾平凹每隔几年便有长篇问世,有“文坛劳模”之称。5月1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贾平凹的最新小说《秦岭记》。这是他第一部以“秦岭”命名、为秦岭作传的作品,也是他开始文学创作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第19部长篇小说。
这一次,贾平凹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大山,携带《山海经》和《聊斋志异》等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悠悠道来,奉献出一部在心里累积经年而成的秦岭山川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
《秦岭记》主体内容为近60个故事,以近乎古人笔记笔法,写秦岭的天文地理、村落峪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人生底细,对应着秦岭的混沌磅礴、浩瀚无边。作家破除文体疆界,自觉承续中国古典文本传统,又在意趣笔法上自成一格。
贾平凹说,他不想写现在流行的小说与散文,想突破文体疆界,写出不一样的东西。他认为,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笔法,散文又何尝不能吸纳小说笔意?于是,不一样的笔记体小说《秦岭记》诞生了。
“笔记小说古已有之,鲁迅曾将这种内容较为驳杂、写法较为自由的文类大致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种。《秦岭记》两者兼有。行文貌似实访照录,却趋于志异奇谈。阅微杂览间,隐约可见生存的时变境迁之痕、风俗的滤浊澄清之势,以及山地深处的人生底细和生活况味。”《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这样说起《秦岭记》的文体特色。
“平凹先生的故乡在南北会合地,南方的灵秀、北方的粗犷之间,对一个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的文化跟中原、南方的文化之间非常微妙的一种结合,形成了贾平凹先生很多深层的创作心得。”作家莫言曾经这样说起故乡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贾平凹是土生土长的秦岭人——“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40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脚下。”
回顾以前的作品,从《兵娃》到《商州初录》《腊月·正月》《浮躁》,再到《白夜》《秦腔》《古炉》,以至于《老生》《山本》,无论小说、散文,贾平凹所写故事,皆发生于文学地理意义上的秦岭南北。“秦岭”也一直是贾平凹的创作根基、灵感源头。
在《秦岭记》后记中,贾平凹直言:“我笑我自己,生在秦岭长在秦岭,不过是秦岭沟沟岔岔里的一只蝼蚁,不停地去写秦岭,即便有多大的想法,末了也仅仅把自己写成了秦岭里的一棵小树。”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