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时间杂谈》:关于时间的上百条冷知识
1752年9月2日(星期三),是睡眠史上很特殊的一天。那天晚上,数百万英国人入睡后,直到9月14日才醒来。这一惊人的壮举不是由魔法或强效安眠药造成的,而是由改历引起的。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了一套新历法,但这套历法直到1752年才被引入英国和北美,规定9月2日星期三之后是9月14日星期四。改历引起了某些人的公开抗议。比如在伦敦,银行家们提出抗议,拒绝按以往的缴税日期3月25日来缴税。他们坚持认为缴税日期应该延后11天,延迟到4月5日,这个日期如今依然是英国纳税年度的截止日期。
著名天文学研究机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推出的一本关于时间的科普书《时间杂谈》于近日出版,这是书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时间”是人类语言中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渗透于一切自然现象,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人们关注时间,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但时间是什么?历法是怎么编制的,为什么会有闰年、闰月,甚至闰秒?时间有起点和终结吗?时间能倒流吗?人们能够通过所谓的“时间隧道”回到过去吗?这些都不是轻易能回答的问题。
始创于1675年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被誉为“时间之家”,数百年来在天文观测和精准计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997年,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时间杂谈》中,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专家们用上百条冷知识和大量手绘图,解答了千奇百怪的时间问题。一光年有多远,一飞秒有多短?扑克牌与历法有什么关系?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书中还提到了冻结的时间、写在星辰里的时间、与猫在一起的时间、番茄酱时间……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串联起科学史上关于时间的重要发现,也揭示了时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