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
在重视经典阅读,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赋学会会长许结认为,经典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学习经典就是要与书写经典的生命对话,把经典读成一种迹象、一种韵味,读成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作为一种古老而高贵的文体,赋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是中国古代文体之一,也是最能代表汉文化的文学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讲究文采、韵律,风格雄大壮阔、气象万千,最能体现汉字语言形式之美,代表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许结教授认为:“赋是什么?赋是中国人的脸面。”与诗、词相比,赋更擅长表现外在的物象和社会气象,彰显时代精神。这也正是这一古老的文体能够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赋文学创作的原因。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天地万物似皆可入赋。赋的语言形式决定了一些题材只适合以赋来呈现,如京殿都邑类名篇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程先甲的《金陵赋》,狩猎武功名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人物歌舞名篇宋玉的《神女赋》、曹植的《洛神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等。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赋确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学之盛”。不过,在繁盛后,赋体文学并没有走向消亡,而是伴随着文学发展历史衰变、复归,此消彼长、亘古常新。
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古老而高贵的文学体裁,在现代语境下认识赋、亲近赋,喜欢上这种庄重典雅而又能抒发情致的表达方式,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赋学会会长许结,出版了一本帮助普通读者亲近辞赋的普及性、入门式学术读物《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全书分为“认识辞赋”“辞赋小史”“辞赋家与创作”“辞赋之道”“辞赋名篇”五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辞赋的发展流变、体类、结构、写作技巧及其美学特征,同时对辞赋名篇作独到的鉴赏。此外,他还带领读者与赋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全面了解辞赋的源流、发展、美学特征及其整体面貌。
苏东坡的《赤壁赋》读起来唇齿生香。许结在书中对这篇赋文进行了精彩分析,“为了尚意造境,苏轼采用了借物传意的手法,融织了大量的物象于书写过程中,构成特有的语象系统。《赤壁赋》中的物象极为丰富,举其要者,有苏子、客、舟、赤壁、清风、水波、酒、月、东山、斗牛、白露、水光、一苇、桂棹、兰桨、洞箫、乌鹊、曹孟德、夏口、武昌、周郎、荆州、江陵、舳舻、旌旗、江渚、扁舟、匏樽、盏、肴核、杯盘等。这又可引申出动作语象,如泛舟、酾酒等;引申出时间语象,如壬戌、七月等;引申出声音语象,如歌、吹洞箫等;引申出象征语象,如幽壑潜蛟、羽化登仙等。”
许结出版过赋学专著《中国辞赋发展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主编《历代赋汇》(校注本12册)。其著《中国辞赋理论通史》获得第八届教育部“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在辞赋创作上,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江苏南京园博园、栖霞山等多地,都能读到他的赋作。
13岁时,许结中断学业,随父亲回到老家安徽桐城五谷井村。到了农村,他每天都要下地劳动,什么农活儿都要干。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许结坚持自学,临帖练字,没有一天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后来他在小厂当过雕刻师,每天读书到深夜,废寝忘食,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历史典籍。没有高学历的他,1990年因出版专著《汉语文学思想史》,被作为拔尖人才转为南京大学教师,之后一路从讲师、副教授晋升到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身上,承续了古代赋家的品格,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随遇而安、乐观坦荡,并始终勤奋向上,志存高远。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