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消寒图”里的古人冬日趣味
  • ·以唐诗之品,评蜀人之书
  • ·《瓷器改变世界》再现“瓷器之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数九消寒待春来

“消寒图”里的古人冬日趣味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数九歌,很多人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其中民俗意蕴的却不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古人敬畏自然,世代遵循四时流转的自然规律劳动生息。隆冬时节,人们停止劳作而猫在屋内躲避寒冷。古代御寒条件有限,漫漫长冬,如何度过?古人想出了各种娱乐游戏作为消遣。围炉煮酒、踏雪寻梅,都是古人冬日的赏心乐事。而画“九九消寒图”便是其中一项流传已久且充满传统生活智慧和雅趣的时令记日游戏。
  “消寒”,顾名思义是消解寒冷的意思。这种游戏沿用了民间“数九”记日的方法,以冬至为起点,采用涂画的方式一日一日地计算着冬季寒冷的时日。每九天算作一“九”,数过九九八十一天,长了翅膀的春姑娘,就会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每个人身边,告诉我们:九九尽,春已归。
  浙江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消寒图:珍重待春风》,是一本全面讲解九九消寒图的传统文化读物。编著者袁瑾是杭州师范大学民俗学副教授,他在书中详细讲解了消寒图背后的传统冬令风俗文化及其诞生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多种消寒图样式,并通过示意图对如何填涂进行讲解,发掘和记录冬季各种自然变化。此外,还对消寒冬藏生活习俗,以及消寒图的样式、文化内涵、功能意义做了详尽阐释,并收录了诸多传说故事、俗语歌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书中告诉我们,在普通人家,冬至日前后,亲朋好友之间多有人情拜访、礼物馈赠,称为“拜冬”。清代顾禄的《清嘉录》曾记载,江苏苏州一地冬至日,民众“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人们穿着华美的衣裳交相互拜。街市上提篮担盒之人络绎不绝,那装满了各色贺节礼品的礼盒便被称为“冬至盘”。盘内多为吃食糕点,桂花冬酿酒、团子、卤菜等等,丰俭不一。讲究体面的人家用雕花红漆食盒,普通人家则担着竹编的盘子。各家之间多赠节物,交际周转之间,亦会出现东家收进而西家送出的笑话。南宋文人颜度《冬至》诗云:“至节家家讲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闲事,原物多时却再归。”说的正是这类事。此中虽有嘲讽之意,但也将家家迎来送往、车马节仪喧哗不绝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翻看此书还能学习梅花消寒图的画法: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八十一片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为方便计数,可以画九条枝丫,每条各画九瓣。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涂染一瓣,涂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九尽,春已深。这种画法已流传几百年。明代时被刘侗、于奕正详细记录在他们撰写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冰天雪地中成长的东北作家迟子建说: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冬天的寒,也是一点一点消除的。古人把冬日掰成一笔一画,不急不缓,每一次落笔,就有一分寒意被驱散。正因有了这亲手点染的祈盼,哪怕走在最深的寒冷里,心中也会有“春风花草香”。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吴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