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消寒图”里的古人冬日趣味
  • ·以唐诗之品,评蜀人之书
  • ·《瓷器改变世界》再现“瓷器之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以唐诗之品,评蜀人之书

——读庞惊涛《蜀书二十四品》

《蜀书二十四品》

  

□林赶秋

  水无常形,文无定式,文学评论也可以表达得灵活多样。比如,南朝钟嵘的《诗品》,又名《诗评》,既是诗话,亦是美文集;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则由二十四首诗组成,所以又称《二十四诗品》或《诗品二十四则》。近日,学者庞惊涛将自己两年间所写的二十四篇书评以《二十四诗品》的名目钩连、重组起来,完成了一部《书评二十四篇》,由于其所评之书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当代蜀地作家,故而最终定名为《蜀书二十四品》。
  既从《二十四诗品》衍生而出,《蜀书二十四品》自然也会评论诗歌。庞惊涛虽对当代诗歌素有距离感,却又因个人的阅读癖好,最后还是选择了两部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钓鱼城》《像李商隐那样写诗》来加以品读:前者总评为“流动”,有一篇很有价值的注释,跟古典诗注的传统与方法相异又相关;后者总评为“委曲”,关注到李商隐这个最有争议、最有言说价值的诗人,让他产生了极大的介入兴趣。另有《成都最美古诗词100首详注精评》,因其民间力量与学人视野的巧妙结合,得入“洗练”一品。
  散文(广义的)是庞惊涛创作的主要方向,也是《蜀书二十四品》品读的第二个文学类型。《野墨集》的“旷达”,《东坡茶》的“高古”,《古书中的成都》的“典雅”,《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的“实境”,《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的“沉著”,《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的“含蓄”,《小日子茶》的“纤秾”,《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的“雄浑”,《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的“形容”,《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的“飘逸”,在庞惊涛看来,都只是散文的一面而已。这些书饱含着的“丰富的个人情感以及历史记忆”才是当代散文的神韵,因为“无论何时,真情实感仍然是写作最宝贵的品质”。
  《蜀书二十四品》评得最多的是小说,有十一部之夥。尽管庞惊涛不写小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当代小说充满强烈的品读兴趣。《时空迷阵》的“缜密”,《苔》的“清奇”,《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的“自然”,《漂木》的“疏野”,《王牌密码》的“劲健”,《白日梦》的“悲慨”,《谁在敲门》的“冲淡”,《塞影记》的“超诣”,《惊蛰》的“精神”,《吾儿吾女》的“绮丽”,《阿扣》的“豪放”,在庞惊涛眼里,除了是古诗之品性品格,也可以是小说的多棱多边。
  《蜀书二十四品》最初的名字叫《赞歌与谏词》,是深有寄托的。有鉴于文学评论中赞歌和谀词越来越多、批评和谏词愈来愈少,庞惊涛在品读每一本书时,都不忘曲终奏雅,给作者施以委婉的针砭,例如,他认为,在平衡“拘理”与“纵情”的过程中,《古书中的成都》的作者“还有待拓宽自己的空间”。又如,《阿扣》这个文本,“过于尊重史料”,小说必要的虚构和反思皆嫌不够。
  不薄新人,不厚名家,是《蜀书二十四品》的又一特色。钟嵘《诗品》采辑汉、魏以来一百二十二人,厘为上中下三品,均为名见经传的诗家。《蜀书二十四品》论及的作家,既有当代名家,也有文学新锐,更有文学素人。他们的作品或先进新锐,或在某个特定领域呈现出可贵的专业精神而有了传播推广的价值。因着这样特殊的价值,而非大的名气和篇幅,让他们或先或后进入了庞惊涛品读的视域。二十四本书,本本平等,二十四品,品品皆有自己的价值,无所谓大小、知名与非知名。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多元包容的《蜀书二十四品》,庞惊涛希望更多的读者去关注这种“小”,因为,没有哪个作家生来就是“大”的或者“知名”的,大与小、知名与非知名只是相对而言,而非绝对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