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春归有期·回家过年”春运特别报道启动
一年将尽夜,万里皆归人。1月7日,2023年春运将正式拉开帷幕。
不用报备、不用落地检、不用隔离、不查健康码,更有地方发布了“欢迎游子回家”的公告……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实施,今年,回家过年已不再“奢侈”。在这场与亲朋团聚、与春日约会的奔赴中,人间烟火处处。
故土情结,是中国人最深层的基因;归乡情怀,是中国人血脉里的执念。“春运”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而“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40多年过去了,“春运大军”从最初的1亿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0多亿人次,堪称“人类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一代一代的游子,走过了“一票难求”的上世纪90年代,跨过了车流如织的00年代,逐渐告别了绿皮火车,坐上了快捷的高铁,买上了低价的机票,那条通往家乡的路更近了。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归心似箭的游子不得已停下了返乡的脚步。
过去3年,在“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之下,通过视频、电话拜年,网购家乡年货,“云”年夜饭成了安全过年的妥协,原本热闹的春运开启了“静音模式”。
人潮未涌动,心潮却澎湃。经历了无法团圆的年,更理解家的意义。如今,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实施后的首个春运来临,春归有期,回家过年。可以预见,在外的游子早已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年的归途,他们将如水滴汇入江海一般,挤进那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路途中,疲惫与汗水交织,让那颗思乡的心愈发滚烫。
即日起,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春归有期·回家过年”春运特别报道,我们将实时播报权威春运信息、聚焦车厢里的人间百态、记录“流动”背后的温暖故事。此外,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春运互动活动、福利奖品,敬请期待。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不管东西南北,春运的前行方向就是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