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全国人大代表任子威:
本次全国两会,任子威带来一份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建议。受访者供图
从奥运冠军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对短道速滑金牌获得者任子威来说,绝对是一个全新挑战,特别是这位人大代表还要额外加上一个标签——“95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共计2977名,至少有11位“95”后,任子威正是其中之一。1997年生于哈尔滨的他,2016年获得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2018年获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亚军;2022年获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并斩获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任子威之所以能够“破圈”,绝不仅仅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在冬奥赛场获得两枚金牌。如今,除了在2026年米兰冬奥会上拿金牌,任子威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中国的冰雪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少年喜欢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
在赛场上一往无前、势不可当的任子威,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大象”,一个是“劳模”,都是意指他兢兢业业,认准一个事情就决不放弃。任子威训练起来,简直就是“拼命三郎”。肯付出、能吃苦,他很快在同龄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并在2014年入选国家队。
备战冬奥会时,疲惫感达到顶峰——“每天最多的时候,要练6到8个小时。日复一日,练完后全身一丝力气都没有了,想吐,甚至嗓子里一股血腥味儿。”任子威回忆。但他还是咬牙挺了下来,只要到了滑冰场,戴上头盔,穿上冰服,踩在冰刀上,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曾经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训练很累,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每一天训练、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要,进步和成绩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每一天都争取做到最好,才会离梦想更近一些。”任子威说。
每次被问到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任子威总是腼腆一笑:“一方面是真的喜欢,享受在冰上驰骋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想为祖国做点事。”
2018年,平昌,任子威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获得5000米接力银牌。但他并不满意,铆着劲要在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拿到金牌。“正是那次冬奥会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为国争光的含义。尤其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我真正知道,为国而战是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任子威说。
2022年,在首都体育馆,梦想照进现实,他先是与队友武大靖、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拿下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紧接着获得了男子1000米金牌。当时有个小插曲,领混合接力金牌时,任子威一直告诉自己后面还有比赛,一定要控制情绪。但是,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瞬间,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北京冬奥会之后,任子威打算继续参加米兰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之前,我想了最坏的情况——不能再继续坚持下一个4年,但真正站到赛场,想到国家为我、为大家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就觉得自己能练一天,就要为国家付出一天。”任子威说。
忘掉光环和成绩,在下届冬奥会继续摘金夺银,成了任子威下一阶段的目标。其实,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将中国的冰雪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少年喜欢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
赛场下,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任子威不断学习,参加了很多以前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参加的社会活动。比如,加强青少年体育建设的调研等。他还就议案撰写请教了多名人大代表,包括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这位老先生曾在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时写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在多方努力下,任子威最终带来一份鼓励青少年上冰雪的建议,包括如何让青少年加入冰雪运动,如何将冰雪体育潜力转化为能量迸发出来。
在建议里,这位“95后”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在冰雪设施、教材进校园的同时,也要把冰雪课堂搬进户外场地,设置到滑雪场及冰场里,以‘沉浸式体验’创新‘情境式教学’,将冰雪运动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建议相关部门鼓励属地学生开展周末冰雪活动,异地学生开展假日冰雪活动,以冰雪体育研学为媒介,开启冰雪科普与素质教育通道”。
任子威还建议教育部为全国中小学校的冰雪运动教学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将冰雪体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统中。
“北京冬奥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冰雪运动,想参与冰雪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影响和带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进来。”任子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