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这才是丝绸之路》
若提到“丝绸之路”,你能想到的是大漠黄沙,还是骆驼商队?古往今来,张骞、班超、斯坦因、斯文·赫定……不同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或者文字在这条亚欧古道上留下印记。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商路之一,“丝绸之路”一直为世界瞩目。人们对丝绸之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奇妙想象,但关于丝绸之路的各种确切路线细节,不少人并不特别清楚,有待专家深入细究。
近日,《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侯杨方的一本历史地理考察记录。在一次帕米尔高原观光中,侯杨方被古称“葱岭”且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美景所震撼,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了对“丝绸之路”的深入探究与考察。侯教授在对《史记》《汉书》《大唐西域记》,以及近代探险家的记录等资料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历时10年,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的实地考察。他采集精确的地理位置、路线轨迹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历史上多条丝绸之路路线,精确定位了多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作者丝路研究的缘起和背景,定义究竟何为丝绸之路,以及地中海文明对中亚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变迁,汉唐经营丝路、设置烽燧和邮置的始末;第三部分选择丝路上的重要地标——河西走廊、罗布泊、楼兰,对汉唐以来的丝路发展及其在地理、军事上的重要性进行概括总结;第四部分是对丝路的最高点及枢纽“葱岭”的概述,并在此跨越多国国境,复原了唐高仙芝远征路线,呈现剑末谷、瓦罕的壮丽景致;第五部分主要描述西域各国,即今中亚各国的地理和历史,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录,以玄奘取经路线为线索,串联起西域诸国,展现丝路所经图景。
在研究中,侯杨方发现不少人对“丝绸之路”的想象还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地点上。学界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不少也以纸面研究为主,到实地考察的人相对较少。这启发了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史、人口史以及历史地理的侯杨方,他萌生了一个崭新的想法:精准复原丝绸之路。
何为“精准复原丝绸之路”?侯杨方提到,实际上就是“把纸面上未经证实的资料只当作线索而不是证据,然后到现场还原、验证,用现场的地形、地貌去验证纸面上的资料记录,或者探寻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做到精准复原并不简单,它要求你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且要提供考察的GPS定位和轨迹,并予以公开,供大众进行重复性检验。
2011年初遇帕米尔,2012年提出精准复原丝路,2013年4月,侯杨方便率领复旦考察队开始了第一次丝绸之路(帕米尔高原段)考察。这样的实地考察持续了十年。十年间,侯杨方通过对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内外地区采集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了多条丝路古道,集成制作了第一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让历史精确到每一个山口、每一条河谷。
在“精准复原”这一学术概念创造与实践之外,侯杨方用广博的知识面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带读者走近曾奔波跋涉在丝路古道上的诸多前人,将他们从历史的高阁中解绑,回归日常,回归常识,变得有血有肉。书中还有更多关于张骞、班超、斯坦因等人的轶事,这些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前人们,其实有血有肉,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跨越时间,同我们重逢于丝路之上。